孝,关键是体现在行动上。孝顺父母,孝敬长辈,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图11存忠孝心/行仁义(義)事(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为一副对联。原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所写,流传很广,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武夷书院等风景名胜都可见到明清时期的摹本。该联把“忠孝仁义”作为做人的标准,劝人要修行道德操守。
仁义,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宽厚正直,性情温顺,通达事理。《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经》亦有论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汉代哲学家董仲舒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自宋代始,“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其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中华圣贤经》:“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齐家志,存忠孝心。”
忠君孝亲敬兄爱弟
图12忠君孝亲/敬兄爱弟(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忠君孝亲,敬兄爱弟。忠君,就是忠君爱国,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孝亲,就是孝敬父母,孝顺敬奉亲长;敬兄爱弟,兄友弟恭,就是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
图13孝友世家/积善行好(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孝友世家。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世家:即是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世代做官的人家;亦泛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孝友世家是指世世代代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家庭。
积善行好。积善,就是持续做好事,做善事,累积善行,积善行德功德无量。行好,就是发善心,做善事,做好事。
行孝与行善是相通的,行孝亦是行善,都是品德高尚的行为,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孝子贤孙
孝子贤孙,意思是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能生出有德行的孙子。出自《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亦释为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亦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图14孝子贤孙/为善最乐花缘纹饰为双龙戏珠(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为善最乐,意即帮助别人,常做善事,最使我愉悦。常用作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为善讲机缘,既要有善心,更要有善行。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心好善。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在所有的好事中,孝敬父母在其中占据首位;是为人子首先要做的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孝亦是善行,有孝心之人,必是有善心之人。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善良的首要标志。
双龙戏珠,亦曰二龙抢珠,指古代中国神话故事。是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亦称之为宝珠、玉珠、龙珠等)的表现形式。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双龙戏珠”等)图案,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为人当长存忠孝心,常行仁义事。事国家以忠,事父母以孝,事兄长以敬,事弟幼以爱,事朋友以信。将积善行好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出发点,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建立孝友家风。真正的孝子贤孙,必定是为善最乐的。
为人子当木本思源
孝为德之首
如喜欢阅读本公号文章,可按标题下方“童心驰骋品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