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人文丰都双龙往事东风大桥炼铁遗址

发布时间:2022/7/11 16:54:07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

双龙镇,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北部,距县城约60公里。这里有连绵群山,苍翠树木,清泉流水,是出行游玩的绝佳胜地。除了青山绿水,花卉果树,在这个小镇上,还有一种别样的风景,那是一种沉淀着小镇往事的建筑景致。

PART·1

沿着渠溪河一路前行,经过蜿蜒的柏油马路,一座石混结构拱桥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位于双龙镇关都坝村的东风大桥。在半个世纪前,在大山之间,河流之上架一座桥并非易事,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群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不凡的印记。

渠溪河发源于忠县的白石乡,自东向西经过丰都的青龙、双龙、三元等乡镇,东风大桥横跨在渠溪河之上,目睹河流两岸日新月夜的变化,见证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东风大桥是一座传统桥梁建筑,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设计独特,技艺精湛,它是一个时代的杰作。

在村民江廷仁的记忆中,东风大桥修建于年,完工于年,历时3年。当年的江廷仁还是个小青年,而如今已进入暮年。穿过近半百时光,江廷仁对东风大桥开工那天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群众积极参与,建桥对于他们而言意义重大。当年,两岸没有桥,一遇洪水,交通就会中断,不仅来往行人不方便,而且导致很多农产品运输不流通,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风大桥的修建应运而生。然而从计划修建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78岁的邱毅是修建这座桥的经历者和参与者,因为当年修建东风大桥的指挥部就设在了邱毅的家中。

二十几岁,青葱年华时的邱毅,自愿加入了修桥的队伍中,做起了杂工,也亲眼见证了东风大桥的崛起。没有经纬仪,就用森林罗盘代替;没有搅拌机,就用人工搅拌;没有吊车,石头全靠人力抬。当时修桥的人们经历了艰难险阻,才使一座既美观又传统的石拱桥,得以横跨在碧波荡漾的渠溪河之上。

修建尽管困难重重,但修桥势在必行。在当年,这座桥修建完工后,是渠溪河沿岸,三元镇、双龙镇、青龙乡等全体村民连通外界的唯一通道,因此,来自各个乡镇的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耗费了很大心血。

跨水架桥,意境之美,建好后的东风大桥横跨流域两岸,雄踞急湍河流,造型美观,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岁月变迁,东风大桥竣工通车至今已近50载,从俊俏挺拔到斑驳落寞,期间,东风大桥经历了三次大修。目前虽已改变了当初的模样,但这座石拱桥,不仅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捷,它更像一个纽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今这座石拱桥依然屹立,见证着渠溪河两岸村民的农耕劳作,生息繁衍。

PART·2

在双龙镇灯塔村伫立着一个宏伟高大的建筑,当地人们称其为烟囱,这座烟囱是砖石结构,呈圆柱型,底部有一个拱型状的石洞,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座烟囱修建于年,是当地一个标志性建筑。

大自然给予了双龙镇丰富的矿产资源,曾经的这里,遍地都是小高炉,十分壮观,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炼铁炉冒着熊熊的火焰,全镇都弥漫着烟火气。在当年,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这根冲天而起的烟囱,全靠当地的能工巧匠一锤一锤的敲打成如今的模样。

时光留下的痕迹,影印在红色的砖石上,每一块砖,都来自年,在当年,为了修建这个烟囱,村民们还特地建起了一座砖窑。

时光荏苒,如今这里只剩下这个大烟囱,追忆历史,这座建筑随着历史刻进了灯塔村村民的记忆中,这座烟囱也成为了当地的历史代表建筑。

桥和塔见证历史

我们一定要把它

保护好、修缮好

使之成为我们凝聚磅礴力量的教育地

推荐阅读

所有人,丰都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提档升级

关于实施健康码和新冠疫苗接种记录“二码”联查的通告

廉租房怎么申请、空气污染投诉...咨询问题建言献策请到看丰都APP问政平台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俊竹罗铁成

编辑:徐宏伟

责编:段 敏

审核:李永生李贤文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严禁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举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3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