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龙 >> 双龙图片 >> 金华北山奇绝处,白云堆絮拥双龙
双龙奇绝险峻,汇山川灵秀,聚日月精粹。天地存大美,只见她轻挥衣袖,丝丝神韵寄存山水之间,片片柔情藏匿林洞道涧。或许只当世人欲辨忘言之时,才惊鸿一瞥,烙印一段绝妙回忆......
——引言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叶圣陶先生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并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编就在不久前有幸跟随导师学习,前往这个心心念念的“双龙胜景”一探究竟。
历史文化渊源
//////////
谈起双龙洞,历史上就不得不提到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十月初八,年过半百的徐老先生开始了为期四天的金华三洞游(下附路线图),写下了近字脍炙人口的游记。“余与静闻俱为金华三洞游”,十月初十这日,徐霞客终于等到了他满心期待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霞客先生与静闻从鹿田寺出发,循着西玉壶与双龙溪之间的山脊而上,行至北山地势最高的山洞——朝真洞。“洞门在高峰之上,西向穹然,下临深壑”。霞客先生“秉烛深入”主洞及三个支洞,对“涧落千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的“一线天”,他称其“宛若半月,幽暗中得之,不啻明珠宝炬矣”。
徐霞客游金华路线图(古)双龙景区路线图(今)//////////
出洞直下里许,即至“何人为擘冰壶破,卧看青天白练飞”的冰壶洞,霞客先生“垂炬而下”,“攀隙倚空入其咽喉”,即闻水声隆隆,见一瀑布恍若银河自天而降,气势如雷,宏壮无比,冰花玉屑,从黑暗中耀成洁采。霞客先生称冰壶洞“其洞深奥,而水中悬”,“以万斛珠玑为异”。
光怪陆离的冰壶洞及岩溶瀑布
//////////
出洞直下里许,就到了“涧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的双龙洞,历来素有“水石奇观”的美誉。霞客先生见洞有二门,一向西,一向南......其南向者,乃外历间水倾崖石而成者,也就是“龙耳”,而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为了能进内洞,特向居住在洞口的潘姥家借了一只浴盆,赤身伏水,推盆而进。霞客先生见内洞“若琼柱宝幢”,婉转玲珑,而泉水从石畔如注而出,“以口承之,甘冷殊异,内洞之深广更甚于外洞也。”双龙奇绝者,或正如游记涵盖那般——“外有两门,中悬垂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也”。
“平卧小舟穿引而入”
地质形成过程双龙风景区位于浙中丘陵盆地和浙西中山丘陵的交接部金华山地上,属龙门山脉。它由东西向山脉主脊、南北向延伸的峰岭和深切的“V”河谷组成,山脉延展40多千米。地势整体上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峰为海拔米的大盘山,最低点海拔50米,相对高度达千米以上。由于金华山的间歇性抬升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自南坡山麓带至大盘山顶可分为四级相对平缓的地貌面,而“双龙三洞”就位于第二级山间洼地中,海拔在-米之间。北山由于地壳抬升,山体表面侏罗白垩纪的红色砂砾岩被外力剥蚀,出露石灰岩地层,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地表水下渗,溶解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形成溶洞。不仅如此,北山所处的整条石灰岩条带上都发育了喀斯特地貌,除了金华的双龙洞,还有衢州兰溪的地下长河,以及桐庐的瑶琳仙境。
双龙风景区地处江绍断裂带中段的北西缘,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交界处,属江南地层区,因此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出露的主要有石炭——二叠系以及侏罗系上统建德群地层,有叶家塘组(C1y)、黄龙组(C2h)、藕塘底组(C2o)、船山组(C2-P1c)、梁山组(P1l)、栖霞组(P1q)、劳村组(J3l)、黄尖组(J3h)。
金华双龙洞旅游景区地质简图
极具特色的岩溶地貌金华山为两块盆地的交叉断块山,因而该区域岩溶洞穴受构造控制特别明显,沿大断裂带岩溶洞穴成群出现,形成一条以兰溪为源、金华为颈的长达25公里、宽约1公里的岩溶洞穴带。其中明显具有以下特征:
(1)岩溶洞穴的延伸方向与断裂方向密切联系,如双龙洞基本受层理及顺层断裂带控制,以平洞方向在地下水的双重作用下伸展;
(2)溶洞类型多样,有水平厅堂式为主的双龙洞,有竖井式为主的冰壶洞,有地下峡谷式为主的朝真洞等;
(3)水平溶洞常发育地下暗河,竖井式溶洞中常发育洞中飞瀑;
(4)溶洞中,碳酸钙的次生沉积物十分发育,形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钙板、云盆和钟乳石等。
溶蚀地貌(1)边槽和石锅
溶洞两侧边壁有边槽,它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曾经地下河水的水位是在边槽附近高度,并且边缘的流速较快,这里溶蚀、侵蚀作用也较强烈,所以能够形成向洞侧凹入的槽状地貌。下图中“双龙洞”壁字下方的凹槽就是典型的边槽地貌。此外,洞顶凹入的弧形面称为石锅,它是洞顶上壁与水相接,局部地点受到强烈的紊流作用,水压增大,溶蚀、侵蚀加强,结果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
双龙洞边槽
(2)杂质结核
由于北山地层经过三次抬升,所以双龙洞的洞穴都位于不同的高度。高处的洞穴年代新,地层年代是早二叠世栖霞组,杂质较多,含有生物化石、燧石等不易被侵蚀的成分,常形成硅质、炭质结核,颜色偏暗沉(图中深色凸起部分为结核)。其与石钟乳的区别在于:这类结核呈暗沉色,不容易被水溶液溶解,本体上没有过多裂隙;而石钟乳易于溶解,刚打开是呈纯白色,后经氧化作用变成黄褐色,易于破碎。图中凸起的暗色结核像金华火腿,偏白的石钟乳似北京烤鸭。
“金华火腿”与“北京烤鸭”
堆积地貌溶洞堆积物多种多样,除了地下河床冲积物如卵石、泥沙(其中有用砂矿、黏土矿物等)外,还有崩积物、古人类文化层,甚至存有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古生物堆积物,但最常见和大量的是碳酸钙化学堆积,并构成了各种堆积地貌,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旗和边石堤等。此外,诸如卷曲石、石花、石葡萄、连花盆等微地貌也遍布双龙洞内。
(1)石钟乳和石笋
石钟乳的生成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中CO2含量较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当这种溶液渗至洞内顶部出露时,因洞内空气中的CO2含量比下渗水中CO2含量低得多,所以水滴将失去一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便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一层接着一层,钙环不断往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有时下渗水中含有其他杂质或者中央通道上的晶体生长,通道由此被堵住。之后,下渗水继续往石钟乳外部流动与堆积,石钟乳不断增大,它的横切面就具有同心圆结构。内径为3-4毫米、通常为几十厘米长的鹅管是石钟乳的早期发育阶段。
石笋是由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体,形态成锥状、塔状及盘状等,其堆积的方向与石钟乳相反,但两者位置相对。当水滴从石钟乳上跌落至洞底时,变成许多小水珠或流动的水膜,这样就使原来已含过量CO2的水滴有了更大的表面积,促进了CO2的逸散,因此在洞底产生碳酸钙堆积。尽管有同心圆结构,但与石钟乳不同的是,石笋横切面没有中央通道。由于洞穴石笋具有分布广泛、时间跨度长、受外界的干扰少、纹层的信息完整、分辨率高、可对比性强以及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等特点,可与海洋沉积物、湖泊沉积、黄土、冰芯及树轮相媲美,能够有助于重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石钟乳由于层面中空以及洞顶倾斜等因素影响,新层覆盖旧层,新老岩层变化规律被破坏)。
石柱(石钟乳和石笋渐渐相交)
石幔
石旗
石瀑布
边石堤
神韵寄于山,柔情寓于林,奇绝藏于洞,灵秀溢于木。悠悠金华山,莽莽苍林海,双龙痴守洞口,用千年的灵动和缥缈承载着世间的千姿百态。大美无言,大音希声,这份奇绝的情意何不珍藏在每个人的心底。
参考文献:
[1]童斌.徐霞客《金华三洞游》游记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开发研究[A].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徐霞客在浙江·续集——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8.
[2]何开锋.浅议金华双龙洞地质遗迹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浙江国土资源,(08):50-53.
[3]汤虎良,顾嗣亮.浙江金华双龙洞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J].浙江国土资源,(01):1-7.
相关文章
雁荡山火山岩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美术编辑:王日晶
校对:张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