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幕后英雄贵阳环线铁路上的精调师

发布时间:2022/9/28 20:30:43   
北京好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8月19日,随着贵阳环线铁路联调联试拉开序幕,线路开通在即。从线路精调到联调联试、正式开通,这期间,有更多负责设备调试的默默无闻“幕后英雄”。吴华云:钢轨上“绣花”

吴华云“立笔、立硬币不倒,盛满水的杯子滴水不洒,人坐在车厢感觉不到前倾后仰、左右晃动,这是旅客测试体验高铁稳定性、舒适性的方法。”吴华云语中带着笑意,对自己从事的高铁精调进行“揭密”:“我们的工作是一项比绣花工还要用心的细活,需要借用精密仪器反复调整钢轨、道岔几何尺寸,最终把精度误差控制在头发丝范围之内,确保线路安全平顺。”今年4月19日,贵阳工务段从7个车间抽调50名党团员青年骨干,自4月19日起投入线路精调攻坚战。各路“精调师”,各守其位,分散在贵阳环线铁路双龙南、孟关、花溪南、花溪大学城、党武、天河潭、湖潮东、芦官、贵安、花溪西、金华镇、金阳南、金阳、白云西等处的线路、道岔上,主要负责小碧至白云北段81公里线路、53组道岔和近万颗螺丝等关键部位、部件的检测,采用人工加机械的方式精调作业,目的是为了让贵阳环线铁路早日开通。精调作业,点多线长,这项艰巨任务需在今年8月中旬线路转入联调联试阶段前完成,时间紧迫,人人重任在肩。来自遵义线桥车间副主任、助理工程师吴华云,是负责大型机械捣固组精调作业组长。今年4月,由他带领的团队提前介入,分成4个小分队上道,采用“步步为营”作业法,对线路分段精调。这群钢铁硬汉,在铁道线上天天与精调数据较真,分析比较、探索规律,熟练掌握了高铁“绣花”的技术要领,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进度。杨晨:我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杨晨8月,是贵州最热的时候。轨道上,温度达40多度。每天,测量组走在最前面的是作业杨晨,这位才28岁毕业的大学生,但干起工作来丝毫不服输。他拿着电子道尺,一边弯腰测量轨距,一边用粉笔在轨枕上写下测量结果,一丝不苟。其他作业人员跟在杨晨后面,根据其测量出的数据,再调整轨距。“钢轨上写下0.20是什么意思?”“这是每根枕木轨距误差,说明轨道调整偏移误差0.20毫米,在0.5毫米之内都算合格。”据了解,普速铁路的误差范围用毫米来计算,但在快速铁路和高铁上,则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也就是0.1毫米范围。为了作业质量过硬,杨晨他们自我加压,将数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二位。杨晨说,“这些数据很小,一般情况下很难通过肉眼感觉出来,但不能马虎对待,因为运行在快速铁路上的列车速度快,如果轨距误差大了,不仅会影响乘车的舒适感,还会埋下安全隐患!”贵阳环线铁路精调工作要求线路轨距控制在±0.3毫米内,轨距递减率控制在两根枕木轨距差控制在0.18毫米以内。和其他线路上使用的Ⅴ型扣件精调相比,贵阳环线使用的Ⅱ型扣件的精调难度较大,Ⅱ型扣件比较容易造成离缝,轨距块的安放角度也会有所影响。在精调过程中,他们固化人员、固化作业流程,人员合理分工。按照前面量轨距,中间换扣板,后面微调,旧料回收的四部分进行流水作业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的效率频繁的弯腰伸腰,加上烈日的照射,使得杨晨的脸被晒得通红,头发、后背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身上的T恤白色的盐渍斑斑,“身上出了那么多盐,再也不担心有高血压了。”据杨晨介绍,他们每个小组每天要精调大约米长的线路,测量轨距上千次。4月以来,精调组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阳光下,风雨中,不分节假日苦干。直到挺着大肚子要生孩子的妻子打电话过来,说要生了,杨晨才请了3天假,“我终于可以休息几天了!”杨晨笑着说。他回去看望待产的妻子,又匆匆赶回了施工现场。黄迅:精调甘苦似“茅台”

黄迅好多人问黄迅“精调”是什么?黄迅认为精调就是前期施工单位在工程接近尾声时,管理单位介入,对设备进行更加精细的调整,让各种设备配合得更加默契。他说,在精调期间虽然工作很苦,但是换个角度你会发现,这种苦是带有香味的,就像我们贵州驰名中外回味悠长的酱香茅台。“因为我成了经过贵阳环线铁路的第一批建设者、第一批管理者、第一批看着贵阳环线铁路从建设到开通的人。”工作中有许多事令人难忘。记得有一次在孟关大桥上精调施工,由于施工地点不固定,在区间作业离驻地很远,线路高架离地面有10多米高,没办法下到地上,中午要是回去吃饭很浪费时间。于是,黄迅就想出一个办法:提前让送饭的工友将盒饭放进篮子里,用绳子吊到线路上吃。要是在站内作业的话,吃饭就更辛苦了。站内是路基段,在这儿吃饭一怕刮风,二怕身旁经过工程车。施工地点灰尘很大,一般都是米饭就着灰尘吃,偶尔饭盒里还能飘进几片树叶和几截杂草。现在贵阳环线铁路离开通近了,回想之前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心酸,黄迅给自己一个点赞!同时,能为贵阳的交通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也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李铭哲:哪有精调哪有我

李铭哲贵阳工务段贵安线桥车间助理工程师李铭哲,年底入路,年初就以见习生的身份参加了渝贵线高铁精调施工。27岁的他去年又参加了安六城际高铁的精调,从一名生涩的见习生成长为精调“老司机”。他从第一次介入精调从渝贵线开始,到此次精调的贵阳环线铁路,每次都是工期短、任务紧,现场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日均00多步、弯腰多次,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李铭哲参加过四条铁路新线的精调工作,同事们都戏称他为“精调专业户”。他在技术组主要负责轨道质量的检测,使用轨道检查仪对线路各项参数进行检测,以确保各项数据均在验收范围内。贵阳环线精调属于边精调边建设的模式,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进度与精调环环相扣,建设施工稍有停顿,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整体计划和安排,加之贵阳环线接既有铁路线、上跨高铁点较多达10处,让他们的作业时间必须调整到凌晨作业,增大了精调难度。李铭哲平均每天在有石砟的线路上行走15公里以上,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脚掌有一层厚厚的老茧。李铭哲深知:每天多走一点路,检测数据多一点,指导现场作业进度自然也快一点。新线精调工作,考验一个人的耐心、细心、决心,还需克服酷暑严寒,高强度,时间长等诸多苦难。每天检测结束后,一回到宿舍,就需要开始处理数据,首先从轨道检查仪电脑中导出各项数据报表,然后再逐一进行汇总分析、对比评价。由于数据量超大,他有时打开电脑中的一个报表时,往往电脑鼠标的箭头“圈圈”一直转,需要等上一两分钟才能打开,处理好数据后经常已是凌晨时分。白天在现场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钢轨线路,晚上面对满屏的检测数据分析,这样的工作一天天重复着。在参与的4条新线精调工作中,他有幸认识结交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如数家珍:有轻伤不下火线、全面指挥协调的陈品兵主任;有持续作战,坚守一线的吴华云副主任;有认真负责,业务技术精湛,愿教愿带并带领出一帮优秀青工的代国萍工长、雷雨工长。还有许多在这几条新线表现优秀,能够吃苦耐劳的青年大学生和年轻人,欧荣科、彭帅、郭俊辰、丁伟、彭帅、杨晨、秦卫彬、张磊、田璐璐、房标、代运文、张焱、杨继杰等。“贵阳环线路如期开通、平稳运行,贵阳人民群众坐在我养护在高速列车上感到平稳舒适,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李铭哲说。

黎玉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苗国强

编辑钟齐编审刘丹赵宏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7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