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龙 >> 双龙类型 >> 韩系车全球销量领先,真的比国产强吗其实国
用韩系车和现在的国产比,本身就是一种侮辱。工业、技术,拼到最后拼的是国力,以中国现在的体量,和韩国是一个层级的吗?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暴露出的是我们对自主产业和文化的不自信,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所谓汽车博主的眼界和水平。现在汽车领域,论技术和底蕴,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日本都是没有资格入围的。
说什么韩系是全世界第五大车企,畅销欧美,全球销量如何如何的,说什么韩系技术全面,能自己造发动机、变速箱的,还有说什么韩系车质量稳定的。咱们直接逐条怼回去:
一、关于“世界第五大车企”
首先我们承认,现代起亚集团的体量是足够大的,业务遍布全世界,对于韩国这样一个小国来说,的确难能可贵。然而不能否认的是,韩国在汽车领域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一家现代(起亚)。其余像是大宇、双龙、雷诺三星,在国内只能算是三线的水平,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韩国只有一家现代。
而我们国产品牌呢,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红旗、传祺、荣威……包括新势力的理想、蔚来、小鹏、哪吒、零跑……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如果是车企对比,我们可以用吉利去和现代比。可是,如果是韩系车对比国产车,是不是应该是现代起亚集团和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百十来家车企的综合来比?不是咱不讲武德,这就是国力之间的差距。
其次,说现代是全球第五大车企,是根据全球销量来算的。可是如果按照市值计算,现代连前10都进不去,起亚更是要落到20名以外。而国产车呢?比亚迪市值一度超过了大众,仅排在了特斯拉和丰田之后,世界第三。长城也和现代相当,而起亚也就和蔚来差不多。现代市值亿美元,不到比亚迪的三分之一,起亚亿美元,也就是比亚迪四分之一的水平。
销量世界前五,市值加起来都比不过一家比亚迪,这说明什么问题?第一,资本市场并不看好现代起亚,不看好它们的发展前景。第二,销量高利润率低,说明韩系车只能生存在市场底部。
二、国内销量与全球销量
我们国产车的确有不行的时候,可是现在,国产车的崛起是肉眼可见的。我们说国产车崛起了,他们说销量说明一切,现在韩系车在国内的销量跌成了狗,这次他们说,看看全球销量,承认差距有那么难吗?
的确,华系车某一单一品牌的全球销量的确不如韩系,但我们也无非妄自菲薄,这并不能证明国产不如韩系,销量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1、全球销量和你有一毛钱关系吗?韩系车在欧美市场上,用的是8AT,在国内,给你的是CVT和干式双离合,是一回事吗?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我是个卖包子的,我在甲小区卖,一个包子有拳头大,一块钱一个,皮薄馅大,一整个大肉丸,大家都来买,我的包子甲小区的面食销量排第一。我在乙小区,包子一块五一个,比乒乓球大点有限,白菜纸壳馅的,你会因为我的包子在甲小区卖得好而认为我是名牌而来买吗?
2、韩系车全球销量依然坚挺,靠的不是物美,而是价廉。我多次撰文批评过韩系车的用料差,安全性低,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在美国IIHS发布的报告中,韩系车常年上榜死亡率最高的十大车型,如果按照车系来排的话,说韩系车是全世界安全性最差的车系也不为过。说日系车,考试没输过,实战没赢过,可是韩系车就连应试都懒得应付,基本上是躺平状态。是现代或者起亚缺少结构安全方面的技术吗?其实并不是,这是品牌调性决定的,韩系车主销低端市场,以价廉取胜,只能在材料上扣成本。而韩系车的主要用户群体也都更注重价格。其销量坚挺,说白了靠的不是技术、品牌,就是廉价。
而在国内市场,韩系车之所以疲软,是因为国内有更为价廉的国产车,不仅价廉,而且物美。在国产车崛起以前,韩系车的确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也的确风靡了一段时间。而当国产车起来之后,韩系车处境就尴尬起来,品牌营销不如日系,技术底蕴不如德美,性价比还打不过国产,销量萎靡也是必然的。
而在欧美,相较于本土高昂的人工成本,韩系车的价格优势是存在的。如果我在美国,而且预算有限的话,大概率也会选择日韩系车型作为代步工具。说到这,有人一定会提出反驳:华系车如果像你说得那么好,全球销量怎么比不了韩系?别忙,让子弹飞一会。
国产车的确是崛起了,可是产品上崛起也就是这三五年的时间,让消费者意识到,或许就是这两年。以比亚迪为例,每月销量节节攀升,产能就是销量。投产是不是需要时间?建立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网络,是不是需要时间?国内还不够卖呢!而且,比亚迪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前些天进军日本,包括南美(巴西),澳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的挪威等地,也都在一步一步走向国际。
3、不仅仅是比亚迪,包括吉利、奇瑞、长安、上汽等国产一线品牌,从来没停止对外出口。今年6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而这些信息那些瞧不起国产车的人,有几个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