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从发哥和红姑的秋天的童话,一窥德宝电

发布时间:2023/1/8 14:49:01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 http://m.39.net/news/a_5291513.html

从岑建勋说起

德宝是港产片黄金时代不能不提的重要公司。它发迹在年,自至年,因为接掌邵氏在香港的院线,于是进入最辉煌的七年岁月。之后人事更迭,年以激流勇退之姿,减少产量,进而消失在影坛。

在德宝活跃的这八、九年时间当中,所谓‘QualityFilm’(优质电影)的制片理念,是德宝在香港“三大”制片势力里得以屹立的思想支持。原先在年代初的邵氏、嘉禾、新艺城,在德宝窜起之后,适逢邵氏改变经营方针,转向电视,成为嘉禾、新艺城、德宝的局面。从到年代初期,可以说整个年代后半,德宝在商业和艺术的追求,缴出一份有目共睹精彩成绩单。

要谈德宝,一定得说到它的两个核心人物——潘迪生以及岑建勋。

德宝的出资者是钟表珠宝商潘迪生,他在年代初期于商场站稳脚步,开始投资娱乐事业。德宝在年1月30日召开成立记者会,最初与嘉禾公司渊源匪浅,潘迪生与电影界并无渊源,最主要的影圈人脉都来自洪金宝和岑建勋。洪、岑在前一年于合作的《五福星》大收旺场,岑建勋在片中的卷毛造型也为自己建立起一个广受欢迎的谐趣形象。

不过,岑建勋并不以此为满足。如果说潘迪生是德宝公司的经济靠山,岑建勋应该可以说是德宝公司的思想和灵魂中枢。

他是香港很典型‘babyboomer’(战后婴儿潮)世代的知识分子。本身虽然受的是英文教育,对中华文化也有感情,他留学英国,读洋书,也读《中国学生周报》,参加社会运动、保钓运动,自诩为文化人的同时,投身媒体工作也明白“吃饭”的重要性。尤其步入影坛之后,商业片、艺术片,还有介于其中、什么都有一点、言之有物的片子,他统统都拍。那种混合的东西——传统的、外来的,结合成一种独特的典型,在年代中期“九七”心理压力增生的节骨眼上,激起异样的浪花。

论者指出,德宝拍戏走的是“两条腿走路”政策,从它的创业作就能看得出来。一方面有《双龙出海》这样从类型、阵容、片种、娱乐效果思考及规划的作品,一方面则有《等待黎明》这种什么都有一点点,组合起来又别具风格、别开生面,投资人会犹豫,片商可能不感兴趣的“另类”片。

因院线而登峰造极

德宝原先是制作公司,电影发行主要走的是嘉禾系统。就连在台湾(当时港产片极重视台湾市场,关于这点,从新艺城的成功即可见一斑),它在创业之初,也和嘉禾在台湾的分公司互动密切;现在贵为国际巨星的杨紫琼当初在德宝出道主演《猫头鹰与小飞象》,在台湾上映时就是在嘉禾新组、以西门町台北戏院为首的台北院线,是台北院线成为嘉禾专属的首映之作。

年,邵氏集团因邵仁枚已经逝世,预备放手星马院线、香港院线,同时也打算自电影制片转进电视拍摄,消息一出,震惊亚洲影圈。邵氏在香港将旗下院线解散,四间戏院文华、黄金、宝声、翡翠则由德宝承租,组成德宝的院线,由年初协商超过半年,到年7月拍板定案,自此便由单纯的制片公司转型成为制片、映演同时监管的局面。在台湾,它也开始跟本地的发行商合作,先跟七贤,之后再跟龙祥,由掌握电影院线的发行商安排影片上映的期程。

德宝在香港的院线,也就是它承租的邵氏戏院,让它的成就登峰造极,年号称全年制片量达16部。它在平衡商业电影和艺术追求的同时,也扎扎实实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