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大洋一号船从青起航综合海试双龙出海

发布时间:2022/10/6 18:01:54   

3月20日,我国大洋科考功勋船——“大洋一号”从青岛市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执行年综合海试任务。据悉,本次综合海试共计45天,集装备海上试验和科学调查于一身,试验区域跨越东海、西太平洋和南海,本次综合海试别开生面,“科”、“器”双馨。

△“大洋一号”科考船在青起航。记者周光辉摄

何为“综合海试”

本次海试共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18家单位参加。不同于以往仅进行装备试验的单一化海试,本次“综合海试”涵盖了5项装备海上试验和3项科学调查在内的8项任务,具体为:“海龙III”ROV及配套电动绞车的海上试验,“海龙”ROV第一阶段的海上试验,“潜龙三号”AUV的海上试验,EM船载多波束系统的标定,国产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基阵的标定,西马里亚纳海盆海洋调查,西太“双十字”生态环境监测保护调查,南海多金属结核试采区选址与环境调查。△“大洋一号”科考船在青起航。记者周光辉摄

本次海试将通过使用“大洋一号”船在东海、西太平洋、南海开展相关设备试验,完成重大装备海上验收,推动“海龙”和“潜龙”系统的发展;同时为提高海上工作效率,统筹安排西马里亚纳海盆海洋调查、西太“双十字”生态环境监测保护项目、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工程项目等任务,实现“一船多用、一船多能”,有效提高综合执行效率,夯实“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的技术基础。

“蛟龙探海”之“双龙出海”

“蛟龙探海”工程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个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海洋领域的四个重大工程之一,是全面规划我国深海大洋事业的顶层设计。“蛟龙探海”工程中“三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龙”系列无人无缆潜水器和“海龙”系列无人缆控潜水器)装备体系是我国的深海重器,其中的“双龙”——“潜龙”和“海龙”将参加本次海试,并在科学调查中大展身手。

“潜龙三号”AUV

“潜龙三号”以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为主要目标,在“潜龙二号”成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潜水器的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国产化率,重点提高潜水器的探测效率,为大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调查评估提供服务。鉴于目前大洋资源调查的AUV探测装备只有“潜龙二号”一台,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探测效率,更好地完成西南印度洋硫化物矿区的探测任务,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定制一套米级自主潜水器装备,并命名为“潜龙三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技术总体责任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探测载荷分系统的研制任务。

“海龙III”ROV受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重大调查装备项目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承担了米级勘察取样型ROV(“海龙III”)系统的研制工作,逐步建立了海龙系列ROV整机及相关配套部件的技术体系。“海龙III”ROV充分考虑矿区勘察取样应用需求,提升标准化、模块化的水平,最大作业水深米,作业功率马力,具备海底自主巡线能力以及更强的推力、高清高速和重型设备搭载能力,能够支持搭载多种调查设备和重型取样工具。

“海龙”ROV交大水下工程研究所已经完成万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最大工作深度1.1万米的试验样机“海龙”,进行了航行实验和全系统万米级耐压实验,最终将赴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海试。

万米级“海龙”的系统方案、总体方案、控制方案突破了传统ROV模式,一系列创新技术首次得到应用。随之开发的万米深水电池、可加工浮力材料、陶瓷浮力球、光纤微细缆、多芯贯穿件等,均为我国首创成果的部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8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