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龙 >> 双龙图片 >> 美丽乡村吉卫仙桥和仙人洞
湘西州花垣县吉卫镇双排村(由原排达坝和排座村合并而成)有仙人桥和仙人洞,位于原排达坝和排座村交界处。
双排地处五龙冲水库尾部,拥有仙人桥、仙人洞、九龙山和瀑布群等众多旅游资源。年整村脱贫后,双排人不等靠要,在村支两委和驻队工作队的领导下,自费并义务投工修建大门和机耕道,静迎乡村振兴和大武陵山旅游圈的春风。
01:23仙人桥风景简介
仙人桥位于花垣县吉卫镇排达坝村南米处,横卧于两岸削壁的小溪之上,长20米,宽2.7米,高17米,顶部桥厚3米,远看宛若石拱桥,近看实为整块巨石形成。整块巨石凌空其上,相传此为仙人架设,故称“仙人桥”。山谷和风习习,流水潺潺,水回涟涟,形成众多10米以下的瀑布群,十分壮观。四周悬崖峭壁,古树相交、藤蔓缠绕,一片葱绿树荫绝壁上生有奇花异草!古时候传说,人吃了能长生不老!可惜奇花异草生在桥底岩石上,极难采摘!林间飞鸟成对,在树枝起窝栖息,四季鸟语花香!小溪流在两边悬壁峡谷之中,使得仙人桥显得愈加宏伟气派。人走到桥上,掩映于古木飘香之中,居高临下,眺望四周,无比震撼!夏季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桥上游20米处的峡谷岩缝中,涌出一股清泉,白花四溅,水响像奏曲。神奇之水,冬暖夏凉,最是游人洗澡健身之妙地。桥下游10多米处,是河床狭小的小溪,流水落滩,溪水浪花从上而下约50米左右,多层梯阶,一条瀑布缓缓而下,随着水沟飘荡起无尽的姿态,真像是仙女的玉带在空中飘逸,美丽极了。
仙人桥上游约米处有仙人洞,此为仙人洞入口(旧)。因为修建机耕道,道路旁边塌出此入口。因为山洞尚未开发,洞中行走相当不便,入洞后需要趟水而过。一块巨石悬在头顶,夹在石缝中。似有一尊金佛坐在那里。行米左右,到达老洞入口。仙人洞原是附近人民躲土匪和躲壮丁之地右边的射击手枪位。左边的射击手枪位,因修水库工事已撤。仙人洞洞中有洞,这是左洞之一。巨大石笋。水滴石穿。水田人家。地下宫殿。冰激凌。定海神针。大金元宝。骏马柱。
地下迷宫。被破坏的钟乳石。仅容一人爬行的进出口。友情提示:洞未开发,洞内凶险,慎入!仙人洞风景简介
仙人洞坐落于吉卫镇双排村东北方向米处的两个凹坡之中,洞口前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杂树古藤缠绕其中,林荫蔽日,一眼望去如隔屏障,难见天空。洞口高度约30到50米不均。周围全是峭壁,树木林立,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洞口前一条羊肠小道弯曲而上,踏入洞口,立觉寒气袭人。洞内有条小溪贯穿流过,水清如镜,褐黄烙石清晰可见;水声潺潺回响,小鱼、小虾在窄岩缝中无忧无虑地游弋。洞内左右两侧分为两个大洞,右侧为垂帘洞景,一步一景,甚是奇观!洞内石鼓成对、石角成双、敲石成声、击岩成号、犹如歌厅奏乐。垂帘洞景内,细长的钟乳石倒挂着,犹如串串珠帘。洞内高约有2米不均,宽3至5米,乳钟石柱有的像九龙宝座、有的像八虎奶头,其间滴滴清水不断滴淌,滴石水柱顶上有清冽神泉、四季不干、日月不断。还有姊妹钟乳石“双龙吐珠”、“玉瀑垂帘”等各种千姿百态的景象,个个造型别致,引人入胜。人入内可感受夏日凉风、冬日温暖。仙人洞左侧是地下迷宫洞,共有三层十二个古怪洞穴,真是洞中有洞!由多纵多横的洞穴构成一个空旷砂石大厅,约有一亩多宽,可容量为多人,顶高约10米。一条冰凉的河水穿流而过,跌入深潭之中。一有光亮照射,大鱼、小鱼、螃蟹、小虾就会游来岸边投明,观光赏亮,摆尾向人致谢。大厅右侧是座石墙,高约3米,宽4米,长约6米。一眼望去,如远古画卷,各种景象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有饿鬼张牙舞爪、大蛇吞象、小鬼耕田、双龙抢宝等等。大厅顶部有个“通天窗”,由低渐高,七拐八弯的梯形状,直通后山的机耕道。民间流传“仙人洞”有万人进洞,不见一人出来之谜。进洞之口,岩壁陡峭、杂树丛生、藤蔓缠绕。潮湿岩缝之中,顽强的生长着许多名贵药材,有益气补血、定惊祛湿、通经活血、舒骨健身的作用。岩缝中毒草开蓝花、良性药材开红花、跌打损伤的药开白花,神奇之处让人不敢想象!民间传说是一位仙人曾在此炼丹,用来治疗天下患病百姓。因此这洞就被称作“仙人洞”。
仙人桥、仙人洞的故事传说
搜集民间传说人:石老访
据民间传说,在远古时,排达坝寨中的一栋两舍茅屋里居住着一对夫妇。丈夫年过花甲,妻子40岁出头,才育得一男孩,这男孩前额宽大,头顶光秃无毛,脑后脖上长着一些稀疏的头发,相貌有些丑陋。这夫妇俩老年得子,所以不管生丑异象,无比的欢心。那男孩五岁父亲去世,但家里还未曾给他取名号。母子二人以割草、打柴出卖,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一个道人从他家门前路过时,看见一个8岁小孩坐在大门边,只见那男孩生奇怪象、双目紧闭、抬头望天、手掌合并拜伏于地,好像求神拜佛。那个道人笑着扶他起来,并问他的母亲说:“孩儿叫什么名字?”其母说:“还未曾取名号,请您道人拜作一个名号。”道人答应后,就给这个孩儿取名叫做“龙仙祖”。并且那个道人对他母亲说:“等到他12岁时,我来收他回到阿公山(地名)当学徒”。一晃4年后,龙仙祖到了阿公山庙里,道人教他学道行善、孝顺父母;讲忠、信、礼、义等等一些道教,在那里他们吃斋戒肉、修身养性。龙仙祖学道人行善十多年后,年纪已将近30岁。回到家中,母亲看见他胸前挂了一串红珠子,伸手摸了一下,问道:“我儿,你从哪里弄来这些宝贝?”他对母亲说:“我们是道人,是道师给我们佩戴的,专门用来给天下受苦受难的贫苦百姓做好事。”到他这个年纪,他老母亲一直在操心他的婚姻大事。每当听母亲提到男婚女嫁时,他就默默地对天祈祷一遍,不敢回应,急得其母泪流满面。自从他修道行善回家后,一天都不曾偷闲。每天勤苦劳作,冬寒酷暑、风吹雨打概不休息。他的母亲上了年纪体弱病多,他就用棉被背着母亲上阿公山医治。村寨里的老百姓生病,他也一样背着去。每当看见贫苦受难的人,缺吃少穿的,他就拿自家的钱粮去救济别人。给人家治好病,别人送他一些酬金时,他都推辞不收。
排达坝寨子大面积的田土都是在河对面的作高山下(地名),村民们要去那里耕耘劳作、放牛放羊,都要先下一段小山坡,然后渡过小河,又要上一条陡坡才到种田劳作的地方。在夏天,有时早上出门还是晴天,晚上回来的时候却涨了洪水,村民们都回不了家。原本村民们也砍树架桥,但被洪水冲毁了不知多少次,牛羊等牲畜也经常被冲走。龙仙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千方百计要想在鸡卡(地名)和作高(地名)两山的悬崖峭壁中间相距不到一丈空隙的狭窄地方,架起一座桥梁,可两边都是深石岩壁,垂直有40多米,无从下基石。龙仙祖只能天天到山势陡峭、层峦叠嶂、石壁俏丽的地方,施礼伏拜求菩萨:在此地架桥,解救受苦受难的村民,让他们生产方便,生活安乐。他就在此地俯首膜拜七天七夜,不曾归家。有一天夜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雷神劈下一块巨石,滚落下来塞在了两山峭壁狭窄的空隙处,瞬间变成一座天桥!后来,龙仙祖自己出钱、粮,请石匠用岩石铺在两边加宽桥面,才形成今天的“仙人桥”,造福了一方百姓,一直至今。
从此,民间传出一首打油诗:鸡卡作高山对山,悬崖峭壁立两边。唯有小河中间过,狡猴伸手不敢攀。仙祖求菩八仙到,令雷劈石到人间。
龙仙祖年迈50岁,其母病故,那位道人仙师前来赴丧悼念。龙仙祖安葬老母后,送道人仙师回阿公山的途中,道人对龙仙祖说:“到了明年,瘟神下界,人间将会有一次较大的疾病流行,传染性很广,那时贫民百姓将患病成灾,苦不堪言。你要将你家中五分初田上节打胎的禾苗割来晒干,打成细粉后,和我送来的七味药混在一起,要到那听不见鸡鸣狗叫的地方,架起锅炉冶炼成丹药,才能救治那些患苦患难的老百姓。龙仙祖按其仙师的话,去往相距本寨不到一公里的一个山洞里练仙丹,要炼八天八夜才成。可炼到七天七夜时,仙丹的香气飘散出炉,随风飘到一条小河的上游了巴(地名)岩崖洞口井水边。那岩崖洞处有一条黄鳖龙,那龙闻到扑鼻而来的仙丹香气,它就随水而下,到夯金秀(地名)一个又深又大的水潭中,那地方四周都是悬崖峭壁,黄鳖龙游来游去找到水潭角边的一个消水口,消水口很小,龙头不能伸进去,只能用龙尾钻。钻了三天三夜,就将悬崖处的一块大岩板给钻垮了!一潭库容量多的水急涌出来,将龙仙祖炼丹的地方淹没,仙丹被河水冲去,但也有些浮到水面,就粘到洞中岩壁上,一直留到今天,形成金枪草药。根下结子是红色小果,上面则是红叶、红珠、开红花。有些沉在沙子中,生出草药像宝塔形状,一年生两叶,叫阴阳草。那年大利东西的,那株草药就生两片叶子,分别朝东朝西。那年大利南北的,那两片叶子就分别朝南北方向。(现在可在现场观看)这些都是名贵药材,湘西山区内相当少,每年花垣街上、排碧、吉首、雅酉等地都有不少苗医前来采摘,行医治病。
有些仙丹随水流下,漂流到代岗(地名),黄鳖龙从九龙坡山下来到代岗河中,吞去抢吃,争先恐后,忽上忽下,震得山崩地裂,于是形成了今天的“七层滩”,八凹深潭的高山峡谷中,五龙冲风景奇秀壮丽,峡谷瀑布怒吼山间,两侧悬崖峭壁高多米,千岩石林直立,高耸入云,重叠的陡壁生长有原始长青的古木。峭壁下部,则寸草不生,只具有裸露着的,且被瀑布、洪水洗刷得干干净净的岩石成堆的——鱼虾世界。
到后纪年来,民间传说龙仙祖回到“阿公山”寺庙修炼去了。因他行善积德,造福桑梓,受到人们的敬仰。为了缅怀龙仙祖,后人就把他曾经炼丹的山洞叫“仙人洞”,并把黄鳖龙钻破的那个大洞口附近的朵坝寨(地名)改为当今的龙孔寨(地名),这便是龙孔自然寨的由来。
排达坝寨和龙孔寨为了表达对道人龙仙祖的怀念和敬仰,请了岩匠打了两尊石柱人像,高有八尺,头顶戴有一顶石斗篷。一尊立在龙孔寨的小山脚下,一尊立在排达坝寨到雾(地名)山脚下(两尊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倒毁掉)。每年春节,村民们都自觉进行一次集会,通过跳舞、唱苗歌等等来感激他、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