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燕窝承载的世交之谊走读虎鹿镇燕山村古

发布时间:2022/8/17 14:41:38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小洋楼正厅拱券门

“徐氏故邑著姓,其上世处城北双泉里,越数传自城分徙卜宅燕山之原,取康节安乐窝之意名其地曰燕窠。”这段由东阳市虎鹿葛宅人葛金章所撰的旧文,出自双泉徐氏徐镇斋翁传。双泉里昔年位于城区后街,因当地有“双眼井”(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而得名。越数载,徐氏文四十一府君徐道远(字伯远)迁居到虎鹿镇燕山脚下,将村庄取名为“燕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燕窠”之名已不再被人提及,取而代之的是“燕山”。位于村口的徐氏宗祠,默默地看着村庄一段段淹雅的往事逐渐被隐没于历史的风尘……

村中的民国小洋楼关联一段沪杭丝绸织造史

小洋楼外观

沿徐氏宗祠西行百余米,即可看到一幢淡黄色墙面、青色勾边门额的小洋楼,村民称其为“新屋”。这是一座格局规整的三合院,庭院轩敞,围墙高耸,院内栽着两棵桂树。正房三间两层,一层类似传统厅堂,走廊外罩拱券门,用“洋灰”勾勒出砖缝。正房两侧各设一小耳房,前后各有小天井方便耳房采光。耳房两边是厢房,门窗安装玻璃。厢房与正房之间的走廊通向后面的9间附房,构成了“二十四间头”。整幢小洋楼的二楼安装罗马柱栏杆,走廊迂回连接,畅通无阻,俗称走马楼。

今年72岁的徐霄梁与老伴住在小洋楼的西厢房内,他说这幢房子由其伯父徐士瑰邀请上海的设计师设计,建造于年,用了当时最好的建材,窗户上留存的钢筋直径接近3厘米。

徐士瑰(-),字友琼,号英佩,又名烈奇,村人昵称“奇伯”,日常多用英佩之名。他于年外出学艺,在沪、杭等地绸缎厂做练习生和工人。年1月与人在杭州合办美雅纹绸厂,自任经理。年5月至年12月在上海三民坊开设纬罗小型绸厂和纬纹绸厂,自任经理。年1月在上海大马路冠群坊与人合股开设衡大源绸庄,自任经理。

相传,为了建造小洋楼,徐士瑰带回来“一麻袋银元”,从外地购进的木材扎成排沿白溪江漂到村口,捞上来后在晒场上堆成了小山。请来干活的工匠数量甚多,仅把作的师傅每天早上就要吃掉摞成一尺高的薄饼。青黄不接时节,遇上菜蔬供应不及,家中的父母和弟弟精打细算,用嫩稻草充菜招待工匠,生生吃掉了一座稻草篷。

年8月,徐士瑰回到东阳,在城内毛竹园弄开办镬厂,自任经理,带动了燕山村许多村民售卖铁镬。年任东阳公私合营天一农具锅厂副经理、副厂长、县工商联副主委。作为浙江省党部党务人员养成所高级班毕业生,徐士瑰在年后任县工商联主委、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省工商联执委等职。年12月至年1月,担任县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小洋楼逃过时代浩劫,安然无恙。

棠樾情深建五芳堂曾寄身上海海关总会计师

五芳堂外景

徐士瑰从事丝绸织造业的经历,与邻村葛宅的葛隆高不无关系。

葛隆高较徐士瑰大1岁,在上海江海关担任总会计师,与当时名闻上海滩的东阳湖溪人张苏卿过从甚密,并与其共办丝绸厂,被村人视为“大亨”。徐士瑰娶湖溪张月英为妻,张月英与张苏卿同是湖溪人;徐士瑰的堂兄徐士瑞又娶葛隆高的姐姐为妻。无论从哪头看,徐士瑰与葛隆高都是姻亲。徐士瑰初到上海,借助与葛隆高的姻亲关系得以立足并深耕人脉。

葛隆高在葛宅是个神乎其神的人物:年民国成立时,他在村里第一个剪辫子。考入上海海关后,对于再难的账目他都能拨云见日。因此上海解放后,为清理海关账目,陈毅市长下令让葛隆高出马,要求他于6个月内完成任务,并答应他若完成任务,出狱时可带上张苏卿。葛隆高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把账目算得清清爽爽。平反后,他被安排到广州会计培训学校当教师。80多岁时上海招考英语人才,葛隆高考了第一名。

这样一位奇人,每次来到燕山村的姐姐家,都要在“五芳堂”静坐,独自对着棋盘手语半日。燕山村内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对他都既好奇又敬佩。

五芳堂在小洋楼往北百余米处,共13间。厅堂坐北朝南,建有门楼称“候客处”,办喜事时又称“接客处”。庭院设有人行道,两旁树绿阴阴甚是可爱。堂屋三间两层,堂后有梯直通楼上,楼上敞开无隔断。两侧厢房因形就势,进深不一。如果航拍五芳堂,可以发现其东边厢房屋顶是由两三个人字硬山顶构成,起伏如山,不像寻常十三间头的屋顶一气呵成。

葛隆高的姐夫徐士瑞一门孝义,他的祖父有兄弟五人。年,徐士瑞和堂兄弟们建造了此处厅堂,为缅怀5位先祖,也为昭示棠樾情深,把此厅堂命名为五芳堂。

五芳堂后人多血性男儿,其中的徐希瑜更是铁骨铮铮:年,东阳县党部改组委员兼总工会筹备主任、东阳中学校长卢辉玉叛党窃权,营私舞弊,在党部改组时大力排除异己,同时阻止青年运动,驱逐进步学生,横行绝伦,怨声载道。毕业于国民党上海党务训练所的徐希瑜,和同学王德言、李公侠、俞铮等人即致电何应钦,要求撤职严办卢辉玉,并把电文全文刊发在当年10月30日的《申报》上。这位徐希瑜就是葛隆高的外甥、徐士瑞的儿子。

屡次中止“重大工程”徐氏和葛氏关系不同寻常

从徐士瑰和葛隆高的关系追溯上去,不难发现数百年来徐氏与葛氏的姻亲关系犹如经纬交织,回环反复。燕山太学生徐大琳(字辉玉,号昆山),例授武略骑尉,其长子徐人廉把女儿嫁给葛宅葛崇仪,他就是葛隆高的父亲;次子徐人产,系光绪壬午科举人、侯补营副府,则把女儿嫁给了葛宅邑庠生葛聚云之孙、太学生葛绍洛第四子葛崇榛,他就是葛隆高的堂叔。堂姐妹双双嫁给堂兄弟,在两村传为佳话。而后,葛崇仪又把自己的女儿嫁到燕山徐氏。

一个外来族群如果要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当地环境,以求得自保,最佳的方式就是与当地大户联姻。双泉徐氏迁居燕山后,与程氏、蔡氏、沈氏以及赵氏等大姓都有姻亲关系,蔡汝霖、赵睿荣等都是燕山徐氏的座上宾,但过从最密的当数兰桥葛氏。

徐道元生于建文四年(),卒于成化十年()。他出生的这一年,东阳葛氏十六世孙葛诚因为奏告燕王朱棣谋反之事,于这一年被朱棣夷族。十七世孙葛兆云仓皇辞家,数年后逃至虎鹿兰桥里结庐生息,年被兰桥葛氏视为建村之年。

冥冥之中的安排,为两个家族的联姻埋下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百余年后,燕山徐文廷(生于年)娶了葛氏女子为妻,此时的葛氏已然是虎鹿名门,富甲一方。一条东西向的官道从村前经过,祖上的威名让邑侯频频造访,官道上名流往来驱驰,络绎不绝。

在燕山村中,至今流传着两段佳话:清末,葛宅村准备建造3座牌坊,当时已买好所有材料,却因堪舆师说牌坊造好会殃及燕山徐氏的气运,于是葛宅果断停止了这项工程。年,葛宅在官道上建造骑路凉亭,也出于同样原因而喊停。老人们说,这条官道连接着葛宅和燕山,把两个家族拴在了同一根绳子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葛宅才处处顾全。

事实上,这何尝不是两个家族在频繁的联姻中,早就成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命运共同体呢?兰桥葛氏的一批邑庠生、太学生、乡饮宾,及至民国以来的一大批青年才俊,都成了燕山徐氏的乘龙快婿。像徐士瑰就把小女儿葛文华嫁到了葛宅村。而葛宅村的女儿幼承庭训,也把诗礼传家、读书明理的风尚带到了燕山。所以,在徐氏宗谱上,后人得以看到一串珠玉琳琅的名字:葛金章、葛绍富、葛辉美、葛绍洛、葛敏修、葛隆高、葛树棠、葛崇明……

共谋恢复家族荣光重建光霁堂名士彰显风流

行走在燕山村,老人们会告诉你,村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当数光霁堂。

这座厅堂初建于年,共三进,分门楼、前堂、前厅、后堂、穿堂,纵轴线长75米,占地平方米。厅堂牛腿雕刻狮子戏绣球、福禄同春等图案,刚柔相济;大梁上的木雕花草线条舒展,雕工流畅。每逢年节,梁下悬挂五彩琉璃灯,灯光映照着题有“光霁堂”的双龙戏珠牌匾,熠熠生辉。

年,清廷发生辛酉政变。同年10月,太平天国军队攻入浙江,在这场兵燹中,光霁堂毁于一旦。人祸过后,徐氏乡贤筹谋重建光霁堂。带头人包括同治甲午并庚午年登浙江乡试龙虎榜的举人徐人恺(字挺华,号旭暘),以及承袭云骑尉的太学生徐学李(字绍芳,号芗皋)。

徐人恺在中举次年就戎装北上,但一直到40岁上都未得升迁,“以京腿为吾东第一出产”,考虑到京城所售火腿中以东阳火腿声誉最佳,就改走经商之路,因善于理财而快速致富。徐人恺乐善好施,光绪初年,八婺会馆需要改造,“公乃分任其劳,同切广厦”。次年,永康丽正书院因资金不足,向腿业商贾筹款,徐人恺又慷慨捐资。后来,他先后在杭州和东阳白溪建造乐善堂,供逝于外地之东阳同乡暂时栖厝之用。己丑年,歌山桥毁于洪灾,他发起重建并担任董事,还协助邑令建造义仓用于赈灾。“光霁堂毁于辛酉兵燹,翁会诸孙即其遗址恢复旧制”,诸孙中就有徐学李。

徐学李的祖父徐望潮精于学业,蜚声县内,徐学李传承家学,但命运多舛,七岁即失怙;祖父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殉节,族人为其请建牌坊;弟弟被乱兵掳走。但在光霁堂重建中,他仍作为核心人物积极参与。县城瞻婺门外徐家祖墓所在的翠峰山被外姓占有,他与徐人恺据理力争而夺回产权。就是这样一位名士,把自己的次女嫁给了兰桥葛氏增广生葛芾棠的儿子葛敏修。

葛敏修是邑庠生,民国时期任县参议会参议员、学务委员兼县视学省委修筑浙江省道评议员。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善于调解讼争。年,山洪暴发,他带领白溪沿岸上至尚周西垣、下至吴良白坦的村民,用3天时间修筑了堤坝,夯实了防护堤。年9月,巍山沦陷于日寇魔蹄,他发动村民抵抗日伪政府,拒不缴纳苛捐杂税。

斯人已远,他们的故事如风般扬起又落下,唯有那些古建筑还封存着他们在花影月光下觞咏的心事。精雕细镂的厚载堂,高达9米的启承堂,墨画满墙的六经堂,都在时代变迁中守望着农桑往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2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