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新春喜湘逢湖南190件吉祥文化主题展品荟

发布时间:2024/9/1 13:47:44   
“喜湘逢——湖南吉祥艺术大观”开幕。红网时刻新闻1月17日讯(记者陈雅如通讯员邓晓丽李韵佳)1月17日,长沙博物馆迎新春原创大展“喜湘逢——湖南吉祥艺术大观”开幕。来自全省15家文博机构的件吉祥文化主题展品荟萃一堂,欢喜亮相,给即将到来的年新春增添了一番别样的喜庆。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润葵、湖南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陈学斌、湖南博物院副院长金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吴顺东、湖南省文化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梁向东、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副书记曹凛、长沙市图书馆副馆长龙耀华、长沙市贾谊故居管理处主任赵晓华、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长沙市开福区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彭葳等领导及省市文博文化单位同仁、开福区社科联代表出席开幕式。展厅内部。件展品于日常里说吉祥走进特展一厅,金银玉器、刺绣挑花、陶瓷木雕等展品琳琅满目,光彩耀眼。每一件展品富含浓郁的地域特色,从质地、色泽到纹饰、形态都诉说着湖湘本土吉祥艺术的深厚内涵,唤醒观众关于传统文化的日常记忆。现场展品。本次展览共分为“生命之美”“崇德乐业”“天地人和”三个单元呈现,在设计上以红、橙、蓝色带进行区分。第一单元“生命之美”,主要展现生命的孕育、繁衍与延续之美,尽情宣扬生命的蓬勃朝气,围绕婚嫁、添丁、拜寿等进行展品布置,并特设了“拜寿”场景。第二单元“崇德乐业”围绕的核心是人对事业财富个人修为的追求,以民间常见的耕读劝学鼓励子孙努力求学、以梅兰松竹赞颂品格修养、以一路连升、富贵花开求取科举功名、财富地位的吉祥艺术图像,来展现民众处世之道的智慧,布置有“金榜题名”沉浸式场景。第三单元“天地人和”通过探讨人与自然宇宙时空的关系,讲述吉祥艺术在今天人们生活中的传承。展现了与山水相依,与自然亲和的湖南人民,将四时年节中的祝愿、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符号与代代相传的民族图腾,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里,如迎春纳福、欢喜闹元宵、八仙过海、老鼠嫁女等反映吉祥文化与民众息息相关。现场展品。展览选取的展品大多是湖南老百姓创作或广泛使用、接纳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时间跨越唐代至现代。唐代的“嫦娥奔月”葵花纹铜镜、宋代的金龙首簪、元代的银鎏金“桃花双鸾”脚簪、明代的“人物祝寿”铜镜、清代的木雕“麒麟吐玉书”床饰板和白玉雕“缠枝葫芦”佩饰、民国的紫地纳绣“连生贵子”挂饰以及现代的红缎绣“百子图”被面等,都在现场一一展出。“总体来说,展览较为宽泛地表达了吉祥的概念,不仅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腾,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平安喜乐祈求、对良辰佳节的庆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长沙博物馆青年策展人黄爱表示。现场展品。该展览的联合策展人陈立果介绍,策展的出发点之一是希望给大家的情绪来一点明亮的色彩,做一个寓意美好、老百姓又看得懂的展览。展品选择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出发,这些展品又和大家人生的节点紧密贴合,比如出生、寿诞、结婚、考取功名等。展览从策划到落地历经一年多的艰苦筹备。期间,两位年轻的策展人带领策展团队先后跑了全省20余家文博机构,最远去到了湘西龙山县,最后从15家文博机构中挑选出件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其中,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公开亮相。每个单元展品采取分组形式对主题进阐述,把千百年来湖湘土地上有关吉祥的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衣食住行、四时年节、人生追求等无所不包。展厅内部。展现湖湘文化的灿烂多姿“展览很好地满足了当前民众的生命价值和精神需求。”展览现场,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副书记曹凛表示,件展品承载了三湘先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他们或借物抒情、或借物隐喻,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灿烂多姿。“希望通过展览,观众进一步收获信心,激励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踔厉奋发,积极向上,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曹凛说。“本次展览是我馆湖湘文化系列特展之一,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湖南吉祥艺术进行探索,有助于增进公众对湖湘文化的认知,了解湖湘人民的风俗习惯与审美取向。”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介绍,此次展览也是联合全省博物馆协同创新,推动文物资源共享的重要成果,对于促进区域博物馆联盟成员间的共建、共享、共荣,具有重要意义。观众在展品前驻足。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刘瑜介绍,为配合展览的诠释与推广,特别设计了专家讲座、工作坊、青少年导览、艺术课程、主题创作等配套的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吉祥纹饰文创设计大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3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