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龙 >> 双龙车标 >> 中国银币简话之龙纹银币
拍场再启新高,可你真的知道银币的来龙去脉么?
文章较长,强烈推荐“百度朗读”,更加风趣上口。
中国的货币历史中,金属货币一直占主导地位,先秦便有“抱布贸丝”,有人说那就是织物,也有更多的人说,那“布”就是货币,我相信,泉友们更喜欢后一种解释。为了缩小话题范围,降低书写难度,不妨先定义一下,咱们今天说的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属制的交易媒体,即货币,虽然形色各异,但总归,自三千年前起,金属货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时至两汉之交,新莽时期喷涌出了一大波“新式老货币”,所谓新,是币制新,所谓老,是上取古法制作的货币,这样以来,就有了先以材质区分的大类“金、银、铜、龟、贝”,又有了“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共计二十八项,可谓庞杂繁难,光怪陆离,这不算完,前期后期的“一刀契刀”、“直匮当万”、“货布货泉布泉”还没算进去。难怪后世“誉名”王太傅为“造币大师”,说笑归说笑,莽钱的质量真是好,几乎是空前绝后的,两千年来遗存中,绝大多数都很规整,很漂亮。
隋、唐货币也采用绢帛,可别小看了“系向牛头”的”半匹红纱一丈绫”,那可是大额货币,支付大宗买卖用的,生活上还是“开元”“乾元”等制钱。宋、元、明、清出现过纸钞,因为没有准备金机制,所以不具备较长期保值,或广泛行用这两大特征,通行和储值能力强的还是铜钱。当然、元代外银流入,补充了自产不足,也逐渐行用起来,明清则更为甚之。
在此之前,金属货币就是纪重使用,时至清咸丰后,以“枚”为记的货币进入中国沿海,行用倒也便利,随着海外贸易和战争赔款数额增大,各种机器压制的银币开始畅行于国内,洋务新派张之洞是力推自铸银币的发起人,所以在他总督两广、湖广时,便奏请开始自铸银币,”广东省造”和“湖北省造”就成了最早的龙纹银币,注意,咱不扯“吉林厂平”“福建寿星”“咸丰银饼”等,现在说的是民间广泛行用的龙纹银币。
清廷最初并不屑于这些“奇淫巧技”,无奈后续战争接连失利,变法势力又跃跃欲试,索性,权当是挽回利权,让各督抚营建造币厂,自行铸造。接到上谕,各省督抚抓紧效仿,说别的都是扯,关键中的关键是,这造币是真的挣钱。九成的银含量,还有一成中含有铸币的利润,银质辅币成色更低,利润更高,后续的铜币简直就是暴利了。为啥是九成银?谁管他那么多,先抄过来再说,李伯爵他们不就这办成了北洋机器局、招商局和江南制造局么,现在都能造枪铸炮了。造币不比那简单?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后发的国家不仅有后发优势,还要承受对后发者的诅咒。”这里面不仅仅是铸币利润,关键的是以国家为主要收益主体的铸币税,近现代史上争斗激烈的,不仅仅是枪炮林立的战场,更有血雨腥风的金融战线。晚晴政府在金融战线上的溃败更甚于战场,甚至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参看辛丑赔付即知,赔款四亿五千万两,承担的镑亏和利息又高达五亿两,这近十亿两赔款使得最后的王朝彻底破产,而背负沉重包袱的却是人民,加上前期的马关赔款,每看到这里,总是为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唏嘘不已。说回来,晚清各督抚仿制了外国银币,这下可热闹了,暂且不说形式各异,五花八门的样式,只说这币面上的币值内容,您会发现,想法简单的“可爱”,“可怜”。
以主币“七钱二分”和“壹圆”为例。“七钱二分”是纪重,成色遵照库平,但行用起来是按照重量,因为市场上还流通有各色银锭和制钱,这就不得不在银币上标记重量及成色。早期的银币可以一枚兑换一两纹银(暴利啊),后来就成了一圆五角兑换一两纹银(还是好生意)。而“壹圆”主币呢,成色重量和“七钱二分”一致,虽然采用了“计值”关系,但行用起来还是纪重。近代货币金融学所说“两圆之争”,可不是这“哥俩”的争执,他们是“一伙”的,都是计值货币,用意是以枚为计,行用于市。“圆两之争”中的两,是指镌刻“壹两、伍钱、贰钱、壹钱、五分”,以重量子母相权的银币。如果没听懂,那就再简单点说,除了“丙午四款、户部北洋29五款、北洋33一两一款、湖北双龙”和“新疆银币”是纪重银币以外,其它都是计值。
看来,北洋早期制币是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采用“圆角”计值的货币,思想很新颖,包涵潮味十足的革新意识,但是,不懂得其背后的经济学知识,新式钱币却走了纪重的老路,可惜可叹。还有一个地区也是采用“圆角”计值制币,大家都明白,是奉天,但是您是否知道其中的关系?对了,是吉林学的北洋,下面这个图片,就是奉天初拟的“七钱二分”样币,相比之下,奉天还是学习了北洋的新潮。这条龙眼熟吧,对了,安徽龙,是委托安徽制作的模具和样币。
北洋奏请制币,王文韶进京接替李伯爵,少荃大人背了甲午战败的黑锅,光绪帝力图变法,连西宫老太太都要还政了,此时的王总督,不赶紧追个时髦,让天子也知道,他的革新意识也不亚于那李伯爵。光绪二十二年,多数督抚与清廷的往来奏章中,均或多或少涉及到造币一事,唯有这王总督的奏章,内容之丰,信息之巨,岂是他人能比的?谁料、两年后的戊戌,所有新政,连同光绪帝百日内连发的三百道改革旨意,全部被废,并且牵连人数众多,一时间,朝堂内外,人心惶惶。虽然王文韶已调任协办大学士,但当时主导的改革“鸿篇大论”,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西宫老太太那里的地位,这左右逢源的功夫堪称到家,难怪老太太都说,“王大学士真是个玻璃球”。
晚清货币可谓五花八门,纹银、纸钞、内外银元、铜元、制钱,一起行用于市,这个时期的贸易、交通快速发展,使得各种货币的流通量加大,各色纹银间的差异,严重限制了区域间流通,从而大大阻碍经济发展,这种困境是我们现代人所想象不到的,以至于后期的民众,虽知银元与纹银的差距,但还是乐于行用银元,这就说明,繁杂的升水降水兑换,所产生的成本也很高,减重降质的银币得以通行全国,这更是给世人提了一个醒,现代货币应该脱离其本身实际价值,以国家信誉和备用金(黄金)为背书。重新定义货币单位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