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四年级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学习指

发布时间:2023/4/6 0:49:22   

部编小语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指导来了

一类生字学习

易错字解析

本课生字较多,正确书写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下面的字:

鹃、郁、肩、臀:

四个字都含有月字底,提醒大家第一笔变成竖。

簇:下面的族字要写对,竹字头和族的笔画要错开写。

稍:不要和梢混淆。

蜿:右面的宛不要多点。

蜒:右面是延,不要写成廷。

二类生字学习,能正确读出来吗?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课文分析

主要内容及中心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kongxi、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游览脉络清晰,详略得当,是学习游记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段落划分及赏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接点出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7自然段)具体描写游览过程。

2、3自然段介绍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描写的景物有:映山红、油桐、山、映山红、新绿。通过颜色的描写凸显了山景“一片明艳”。具体写的是“溪流”从宽窄缓急以及声音的描写,说明它随着山势变化的特点。最后点出溪流是从双龙洞流出,自然引出对双龙洞的介绍。

第4自然段一次写洞口和外洞。写法上是抓住特点,语言简练。

洞口:宽,有气势。外洞:高大,宽敞。

第5自然段:着重描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空隙,突出了“狭小”的特点。

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将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感受相结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不少句子很形象生动。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第6、7自然段:先写了内洞的“黑”,接着介绍双龙的形象,抓住“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句,写出了内洞景象之“奇”,最后用比较的手法,写出内洞的“大”。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一句话简述出洞。

本文写作思路有两条线索:游览路线,泉水流经的路线。课文读熟了,可以试着画出这两条线索。

课后问题解析

1.默读课文,把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将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感受相结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不少句子很形象生动。比如:(可以自己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让学生了解可以把某些印象深刻或者比较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3.交流平台

提示了学生从学过的两篇课文学习如何写好游记。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特别吸引你的景物或者感受最深刻,奇特的景观等,要作为重点写;如果景物在不断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写。

4.初试身手

实质是小练笔,采取按顺序说一说,观察景物写一写的形式,学以致用。

示例:

进入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坛。花坛里的花四季散发着或浓或淡的香味,花朵各式各样,五颜六色。这是有了它们,我们的操场才花香迷人。

学校中央的操场很宽,下课总能看见同学们在那里玩耍,就像一片欢乐的海洋;可是一上课,操场上可安静了,一片树叶掉下来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和这安静相伴的,是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和清脆悦耳的音乐声。

校园的西侧有一个小水池——临池。清清的水像是被紫藤那葱郁的叶儿染绿了,水底的鱼儿不时定几下飘在水面的莲叶,水面就荡漾起一片波纹,像鱼鳞一样闪闪发光。紫红的睡莲,如端庄的少女坐在水中,静静地观望。她并不寂寞,她有鱼儿陪,有同学伴。

校园真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本书带你游历大江南北,中国地理的百科全书,让孩子爱不释手。

让孩子爱不释手的中国地理全15册6-12岁少儿百科科普读物中国地理故事儿童国家地理百科全书博物大百科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90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1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