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群龙出游,龙元素非遗亮相中山慈善万人

发布时间:2024/12/2 13:10:59   
白癜风症状 https://m.39.net/pf/a_4793210.html
正月十五,中山人用自己的方式闹元宵。2月24日上午,“第37届中山慈善万人行·助力‘百千万工程’”巡游活动如期举行。今年正值甲辰龙年,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龙”元素,组织非遗队伍参加年慈善万人行活动。现场参与巡游表演的非遗队伍除了有国家级非遗项目醉龙舞和六坊云龙舞、省级非遗项目起湾金龙舞巡游队伍外,还新加入了、大家平常比较少看到的崖口板龙、沙溪圣狮金龙、沙溪象角银龙。圣狮金龙、象角银龙。南方+叶志文拍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崖口板龙、沙溪象角银龙都在年推荐申报为第十一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山市文化馆馆长、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方文介绍,“另外,在起步之前,醉龙舞、六坊云龙舞和起湾金龙舞还相约进行了‘双龙戏珠’的快闪航拍互动,醉龙舞演员们站在圆形的大鼓上‘舞醉龙’,六坊云龙舞、起湾金龙舞2条大龙则围着圆形醉龙鼓摆动着、舞动着,在航拍效果下形成‘双龙戏珠’的有趣画面。”崖口板龙。南方+叶志文拍摄年5月,龙舞·六坊云龙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项目。六坊云龙是流传于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种传统龙民间舞蹈,具有多年历史。六坊云龙按照龙的形状、比例和尺寸,用竹篾扎作而成。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廿十左右,六坊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名男性青壮年从村中祠堂里请出云龙,入夜时分点燃蜡烛钻进龙身,使云龙通体光亮,然后由幡旗、灯笼开路,由龙珠引领,伴随云彩、鲤鱼等扎作道具,从六坊村出发,沿着邻近的村庄巡游,连续巡游三晚。中山市南区街道巡游队伍前,沙涌马家枪表演人员在舞龙。南方+苑世敏拍摄长洲醉龙和长洲北堡醉龙也出现在此次巡游活动中。醉龙舞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流传于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并传至澳门。醉龙舞活动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醉龙舞现有两支传承队伍,分别为长洲醉龙队和长洲北堡醉龙队。据介绍,两支队伍表演使用的龙道具略有不同,长洲醉龙队使用的是一截龙,而北堡醉龙队的龙道具是两截龙,两人为一组,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相对而舞。据介绍,在醉龙舞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达到“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的境界。现场,记者看到醉龙舞表演者手持酒瓶,边饮酒、边舞龙,引来周边市民欢呼。西区长洲醉龙。南方+叶志文拍摄西区长洲醉龙。南方+叶志文拍摄此外,现场还有南朗崖口飘色、彩扎(南朗崖口板龙)、三角麒麟舞、彩扎(中山起湾金龙)、沙溪鹤舞、阜沙单人农艇赛、沙涌马家枪等非遗项目亮相,且有众多队伍前方均有“彩龙”舞动,好不热闹。三角麒麟舞。南方+叶志文拍摄其中,彩扎(南朗崖口板龙)与飘色伴随而生,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与飘色一起出巡。南朗崖口板龙色彩鲜艳夺目。龙头以红、绿、黄、金四种色彩为主色调,呼应崖口稻田在阳光雨露滋润下从青绿秧苗长成金黄稻穗的大自然色彩嬗变过程。圣狮传统金龙(大龙)全长68米,中龙38米长,小龙22米,龙身通体金光闪烁,集驴嘴、鹿角、虾眼、象耳、鱼鳞、蛇腹、凤爪于一体。圣狮金龙起源大约于年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溪四月八”的巡游道具。后来象角村也发展了银龙,象角传统银龙全长40米,形似圣狮金龙,但龙身通体银光闪烁,龙头两个大银角孔武有力,龙眼圆睁,却又略带喜感,为巡游增添了几分欢乐元素。崖口飘色。南方+叶志文拍摄南方+记者苑世敏南方+记者叶志文汤倩铠苑世敏;叶志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8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