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龙 >> 双龙图片 >> 中国龙,中国酒,古井贡酒的龙文化渊源
01
道源之地,老子犹龙古井贡酒,产自安徽亳州,这里是华夏酒城、中华药都,更是道源之地,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故乡就在这里。老子,何许人也?孔子对他的评价传颂千年。公元前年,孔子拜见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了此事,“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孔子问道老子孔子把老子比作了龙,因为老子的思想、观点,高渺、超俗、神奇,不可思议,让人惊叹。老子成为龙的化身。这深刻影响了亳州地域文化,亳州也有“龙乡”之说法。亳州人崇拜龙、信奉龙,以龙为图腾。亳州从历史传承下来的很多古迹遗址,广泛融汇了龙元素。比如,曹操宗族的龙兴之地。年,曹氏家族墓群在亳州破土而出。占地面积约公顷,总数约50座,规模之大、领域之广,被列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甬道饰的精美石刻,叹为观止,刻画的不仅有神荼、郁垒、白虎,还有神龙,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曹氏家族墓群石刻的神龙和白虎亳州M40盘龙石砚此外,亳州还出土了赫赫有名的盘龙石砚,源于东汉时期的砖室墓,位于亳州汤王大道。由砚盖和砚座两部分,砚盖周身盘踞三条螭龙。龙首以镂雕法呈现,身下四爪和卷曲长尾采用浅浮雕,其它部分还有线刻、高浮雕等技法。种种雕刻技法融汇一处,代表汉代石砚制作的最高水平。年份原浆瓶身盘龙纹受到龙纹图腾的影响,古井贡酒历来将盘龙元素刻画于瓶身,诸如熟悉的年份原浆系列产品,采用的是盘龙玉玺形态,整体汲取宫廷宝玺为造型,上塑盘龙,传达庄重、尊贵、祥瑞之意象。龙乡出龙酒,是为古井贡酒位居中国龙酒的地缘之因。02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道家信仰龙、百姓信奉龙,还有一个关键——雨水,唯有甘霖所至,百姓才可五谷丰登。道教《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上说,遇到百姓苦于炎旱之时,天帝就派遣各位大龙王,“兴动云雾,施绕世间”,让江河溪涧、上下四畴“皆得滂沛”。《西游记》中出现的幕幕龙王降水片段,体现了这一渊源。对龙王施雨的崇敬,深入到古代百姓的心里,类似的主题在雕刻、字画、戏剧等艺术形式中非常普及,饱受赞颂。比如,亳州的标志性古建筑——花戏楼,就雕刻了多处龙元素和龙故事。亳州花戏楼戏台龙纹与对联花戏楼,因精湛的雕刻、绚丽的彩绘而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原宝藏”。在其“参天地”匾额的两侧,就赫然镶嵌着龙腾飞舞的夔,拱门上并附有双龙戏珠图。戏台上也生动刻画着龙腾致雨的图纹,见神龙腾于云间,龙首俯视山川,身躯在云间辗转腾挪,祥龙造型活灵活现。由于龙与水的联想,古人认为有水的地方就有龙,刘禹锡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正旨如此。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河海湖泊,渊潭溪井,大凡有水之处,都有司理雨水的龙王驻守。所以,井也就成了龙的外在化身。古井贡酒的古井入选国保单位相传老子出生时,有九条龙乘云雾直飞冲天,喷涌圣水为其洗浴,后来就变为九口井,以造福百姓,每一口井都有藏龙,名曰“九龙井”。这九龙井的传说就发生在亳州拄杖街一带。听亳州老辈人说,九龙井的水有奇效,不仅泡茶酿酒甘醇,而且寓意吉祥,女人喝后,后代非富即贵。至今亳州仍留有“千金万金,不如九龙井水一斤”的俗语。在目前古井贡酒的国保酿造遗址中,也有两处古井——魏井和宋井。宋井,传言井口盖有红石板,红石板不能打开,打开后会红半边天,象征龙的威霆。古井技术专家检测古井水质传说与故事难以考证,但反映出亳州这里龙文化的丰富以及泉水资源的丰盛。龙井酿龙酒,是为古井贡酒位居中国龙酒的水缘之因。03
岁岁进贡,年年受宠古井贡酒被誉为“中国龙酒”,还有更为直接的原因,渊源流传的贡酒文化。商周以来,龙受到高度青睐,汉高祖刘邦开始,历代统治者将自己标榜为真龙天子,《宋书》记载:“梦赤鸟若龙戏己,而生执嘉,是为太上皇帝。”龙作为一种成熟的信仰,进入统治者的视野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皇权高贵和权势的象征。但凡皇帝所用的一切事物,悉以“龙”来冠名,比如龙椅、龙袍、龙洗以及龙酒等等。曹操贡献亳州家乡美酒“九酝春酒”古井贡酒,因“贡”而青史留名。公元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收录在《齐民要术》中。此后,北魏夏侯道、唐代朱敬则、宋代鲁宗道、明代沈鲤、清代姜桂题皆以之为贡,岁岁进贡,年年受宠,古井贡酒成就了“中华第一贡”,历代的皇家用酒身份,也让其肩负“中国龙酒”之美赞。贡酒传龙酒,是为古井贡酒位居中国龙酒的史缘之因。中国龙酒古井贡酒正因为古井贡酒与龙文化的“地缘”“水缘”“史缘”,层层关联、种种渊源,龙乡出龙酒、龙井酿龙酒、贡酒传龙酒,古井贡酒早有“中国龙·中国酒”文化美誉,成为对“中国龙酒文化”的传承者,代表了“老子犹龙”的民族智慧,是“有龙则灵”的自然敬畏,是“岁岁进贡”的美酒造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和精神力量。作者简介:李虓:发酵工程硕士,酒类食品评论作家,古井贡酒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酒食评论》总编辑,福年荟文化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