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龙 >> 双龙图片 >> 佛山祖庙,一代宗师叶问黄飞鸿的武术在这
走进祖庙都会被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包围着,这当然不仅仅是触眼处都是古朴典雅的岭南建筑以及其精美的装饰工艺和庙内所珍藏的艺术珍品,更是由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气息,古且称他为文气,祖庙里面灵应寺建造的相当宏伟,它顶上的雕刻人物更是精雕细琢,可以用难以企及来形容。
据馆里工作人员介绍:祖庙在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有着极强的人气。八十年代中后期祖庙每年接待游客超过一百万人次。最高时游客人数更超过二百万人次。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远渡重洋回来朝拜的。可见祖庙作为一个宗教文化的场所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灵魂深处的寄托。
从祖庙往北走,隔壁就是近年才落成的“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这两位出身于佛山家庭的晚清—民国武术宗师,因为一系列以他们为主角的武侠电影而名扬大江南北,相信许多外人正是通过观看电影《黄飞鸿》与《叶问》,才知道了佛山之名,并以此构造了对佛山人的想象。
据说对世代生活于斯的佛山人来说,黄飞鸿与叶问,只是浮世传说,祖庙才是他们的图腾。在祖庙旁边建一个黄飞鸿纪念馆,佛山的一些老人家也颇有意见,数年前,有一位姓邓老伯,投书报章,要求将黄飞鸿纪念馆和叶问堂搬离祖庙。邓伯说,我们佛山人,每当新春佳节,都到祖庙参拜“北帝”,祈求“北帝”的保佑,现在黄飞鸿纪念馆建在他“北帝公”背后,还在各处开展舞狮、练武、表演,锣鼓声整天地响,“北帝公”怎能有精神保佑我们呢?
不过纪念馆搬迁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北帝公”与“黄师傅”看来还得继续近距离相处下去。图为纪念馆墙上张贴的电影海报和各种关于叶问和黄飞鸿简介。
现在黄飞鸿纪念馆每天都有一场武术表演与南派舞狮表演,锣鼓喧天,煞是热闹,对于游客来说,看场黄师傅的传人们表演武术与舞狮,似乎要比站在肃穆、安静的祖庙内发思古之幽情,更来得有趣,感受南国舞狮和武术文化的精华。
佛山传承黄飞鸿龙狮于年成立,每天都在祖庙表演舞狮,经过多年的出场表演经验,以崭新的演出道具,资深的表演经验,给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特色演出项目包含有,群狮报喜,金鼓齐鸣贺升平,大头佛,双龙出海,步步高升,节节高,雄狮飞跃梅花桩,夜光龙狮演出,传统飞鸿狮艺(雄狮斗蜈蚣,引蛇出洞,高杆青,凳青,盆满钵满,七星伴月,二龙争珠,猪龙入水,蟹青,雄狮过三山,桃园结义,五行令旗青,醉狮,桥青)等。
特色演出项目包含有,群狮报喜,金鼓齐鸣贺升平,大头佛,双龙出海,步步高升,节节高,雄狮飞跃梅花桩,夜光龙狮演出,传统飞鸿狮艺(雄狮斗蜈蚣,引蛇出洞,高杆青,凳青,盆满钵满,七星伴月,二龙争珠,猪龙入水,蟹青,雄狮过三山,桃园结义,五行令旗青,醉狮,桥青)等。
宋人始建的祖庙建筑物,已在元末的兵荒马乱中被战火焚毁,明初洪武年间,祖庙才在废墟上得以重修,随后,明清二代均有扩建,最终拓展成为包含了崇正社学、灵应祠、忠义流芳祠等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而明清时期的佛山,也以发达的工商业跻身于“天下四大名镇”,商贸之繁荣甚至胜于省城广州。
“文革”时期,佛山祖庙却奇迹般逃过一劫。当地的老人回忆说,当时串联到佛山的红卫兵已经将祖庙列为“破四旧”的目标,并结集了大队人马冲向祖庙,准备拆毁。但佛山的市民与本地的红卫兵早已得悉消息,守候在祖庙门口,组成人墙,阻止外地红卫兵冲入祖庙。这是距今最近的一场“祖庙保卫战”:一边是传统认同,一边是革命激情,在那场较量中,尽管许多佛山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但佛山祖庙总算保护了下来。
时至今日,祖庙依然是佛山人膜拜、祈祷的信仰中心。每年的三月初三为传说中“北帝”的诞辰,依照旧俗,这一天“乡人士赴灵应祠肃拜,各坊结彩演剧,曰‘重三会’,鼓吹数十部,喧腾十余里”,这样的盛况如今也能看到,因为“三月三北帝诞庙会”已经成了当地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不过,如今操办出来的所谓“民俗文化活动”,跟黄飞鸿纪念馆前的武术与舞狮表演一样,似乎总是带着那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