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

我的2018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发布时间:2023/1/21 3:43:41   
刘军连简介 http://m.39.net/news/a_9361607.html
在公交车上拍的王府井大街

四月的北京是冷暖交织的,热起来穿短袖都不突兀,冷起来也是够一受的。在北京的这三天中晴天、雨天、大风天轮番上场,我还好,要么是在舒适的电影院里呆着,要么是在吹不到、淋不着、晒不了的地铁里赶场。。。,好吧,我说实话,也有骑着摩拜顶风狂蹬的时候,不过都是很短的电影院到地铁站之间,几百米而已。

电影节影院现场的排片表:

■计划只实现了一小部分,好在看到了最主要的《七武士》!

人生有舍才有得,舍弃了伯格曼、安德森,得到了《七武士》、《严密监视的列车》!

最开始计划的观影计划是43部!够贪的了,哈哈,最后只实现了一小部分,还好,达成了剧情的前4名!纪录片只看了计划中的一部:

这回北京电影节,3天,跑了6家电影院,看了11部电影,第一天3部,最后两天都是每天4部,有三场的间隔时间在40分钟左右,而这三场都是不同的电影院之间,这对于帝都的交通来说,要想看全电影,就只有摩拜+地铁+摩拜才是全取之道!此外别无他法,就算有个专车始终等着你,也不会有摩地摩的组合更快更稳妥了!打车就更别想了!!当然黄色的O地O也成,哈哈。

但就算我运筹帷幄,却也还是有一场没看到开头,《七武士》之后的《盗马贼》,开头少看了5分钟!而最后一场的《第三人》也是很惊险,入场时已经黑灯,好在前面电影节的片花还没放完。

■摩地摩

北京地铁由于建的早,感觉破旧了一些,

■买票难

确切的说是电影节大家都想看的电影买票难,如王家卫勇夺戛纳最佳导演的《春光乍泄》,再如我最想看到的《七武士》,我感觉一般的《黑暗骑士》也是一票难求,只是与我关系不大了:

但也有很多场的售票状况是这样的:

《七武士》是志在必得,所以我提前一周就高价买了黄牛,以防不测。当我在电影节群里得知有位仁兄在开场前一天才抢到不是那么高价的《七武士》时,我只有感叹:

■04最想看、观感也是最好的:4K《七武士》!

《七武士》是这回电影节第四部看到的电影,入场前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记者:

和另一位年轻记者攀谈,他看着现场那么多赶来观影的年轻人说有点儿没想到,有点儿惊喜,我说其实没啥惊喜的,精彩的电影是不分年龄与国界的,好的电影任何时候,无论老幼都爱看,这个毋庸置疑!

电影开始,禁不住屏摄了:

影片中间还有个5分钟的休息时间:

《七武士》本身的精彩和影史地位即使长篇大论也是滔滔不绝的,这里仅就影片版本做一简单总结。

电影拍摄于年,美国CC的年单碟DVD是最早的DVD版本,但画质表现很一般。年CC自己再版的双碟DVD的画质有了质的飞跃,除了DVD载体自身的限制之外,实际上的画质已经接近后来CC的蓝光版本了。而第一个蓝光版本是日本东宝年的,但画质远不如年的CC版蓝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CC单碟DVDCC再版双碟DVDCC双碟BD东宝单碟BD

《七武士》发行过的蓝光版本,目前画质表现最好的是年的美国CC版,封面设计也是CC版的最酷:

■电影院看电影的道理

这回北京影展上的《七武士》虽然是4K版本,但清晰度上还是与小屏幕上看的,不是4K的CC蓝光修复版之清晰度有些许差距,主要是大银幕的锐度还是差一些。那谁家那小谁要跟进了:

-那你还大老远跑去帝都看电影院?

嗯忒,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实也没燕雀与鸿鹄辣么严重啊,哈哈,但在电影院看电影与家里看确实是有着巨大区别滴:

1,如果说芝麻糊有时会有小时候的味道,那在电影院看电影就是实打实的,真正看电影的味道!

2,在家看,只能算是知道、了解一部电影,在电影院看才是真正的在看一部电影!

3,电影院看电影有仪式感。

4,电影院有大银幕的震撼。

5,家庭影院除了幕布大小没法和电影院比,音响设备也是没法子比,不要说你家是什么什么牌子的功放、什么什么牌子的音箱,多少钱的金属幕,就说可以全踩电影院了,千万别这么说,尤其是人多的时候,因为家用的永远也没法和商业播放级的设备比。

6,电影院有周围观众的互动,会心的笑声,一起发出的感叹声,有的时候还会有一致的掌声,这些都会为你的观影体验平添一些奇妙和精彩!

7,而对于一些经典的老电影,尤其是黑白老电影,如《七武士》,当初上映是赶不上了,而电影节的大银幕则正好提供了一个弥补的机会!唯一缺憾是当初的胶片感是没办法重温了,现如今都是硬盘播放了。这里就又会有一个坑:

-家里不也是硬盘放的吗?还用去电影院?

电影院的硬盘播放系统和家里的可完全不同,就说容量上,电影院播放的一部90分钟的电影,一般都在G左右,有的甚至更大,而家用的蓝光碟片一般也就50G,如今有了4K,相应出现了66G和G的蓝光碟,可也是与电影院的单片容量相去甚远。就算容量上看齐了,可电影院回放设备之软硬件还有镜头,和你家里的电脑、小显示屏还是大不同啊大不同,还是家用和商业播放级的断崖式差距。

■4K

自打年9月13日,光碟生产商Singulus宣称,用于存储4K内容、容量为GB的蓝光光碟已经问世,电影的存储格式中就正式多了崭新霸气的一员,4K!

而最早的4K电影应该是出现在蓝光碟片上的,索尼英国公司于年9月份发行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的50周年纪念版4K双BD50蓝光就是这最早的一批4K中比较著名的一个。这个4K是重编码的4K,因为一部真正的4K电影,应该至少是几百G上下,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般的4K家用蓝光电影碟全是重编码的4K,即使是容量为66G和G的也是重编码的。但即使是重编码的4K,在画质表现上也要比之前的2K明显好的多。

第二年年的六月份,在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就放映了大银幕的4K版《阿拉伯的劳伦斯》,至于在电影节上播放的4K与之前的蓝光4K是一个什么样的从属关系就不得而知了。也是在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长达9个小时的二战纪录名片《浩劫》之4K版也展映了,几乎同时,美国CC也发行了《浩劫》CC版的4K蓝光。

当时没有去上海参与很是遗憾,也是好奇,这样一部长达9个小时的电影,在电影院是具体怎么完成观影及放映的呢?这对放映员、放映机还有观众都应该是一个考验啊,哈哈。尤其是《浩劫》这样一部表面上比较闷的纪录片。由于电影太长,那一天放映《浩劫》的影厅只翻了一次台,《浩劫》从上午10点是一直放到晚上8点啊:

这回在北京电影节还看到了一部我国首次自主修复的4K老电影,05《盗马贼》:

本届电影节第5部看到的《盗马贼》是由北京的中国电影资料馆独立修复的,这一次修复了两部,另外一部是陈凯歌年的《黄土地》,这回影展也有上映,可惜没赶上。

这部《盗马贼》的修复规格其实是很高的,是一部4K的48帧修复版!官方在宣传中只提到了4K,而忽略了48帧!影片的修复效果还可以,但影片画面的锐度不够,或许影片原本的清晰度就是那样也有可能。这回北京电影节上还看了另外一部,03《夕照街》,是年的,完成时间还要早上3年,可画面的清晰度还有色彩却都很好!《夕照街》电影本身也很不错!

《盗马贼》结尾展示了修复前后的对比,有24帧与48帧的对比,这就是这个4K版本是48帧的证据了。还有一些其他处理,由于结尾这时大厅已经亮灯,我就随手屏摄了:

再说说《盗马贼》影片本身,据本届电影节官方报道,这部电影30年前上映之初只卖出了2个拷贝,导演田壮壮当时撂下话儿: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看的!这也成了本届电影节推广这部电影的一个悬念与噱头:正逢中国电影资料馆完成了这部电影的4K修复,特别邀请这个世纪的你我来检验。

其实这样的撕楼根(鸟语slogan,即口号)并不稀有也非罕见:

田导30年前的一句豪言为30年后自己的电影预备了广告。广告很成功,下个世纪的我看了,可还是不灵啊。说句实话,这片也就值2个拷贝。影片的个别镜头不错,如这个画面,很有本片24年前《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气派:

还有一个男主角打劫归来,回家时村子的泛黄的一个中远景画面,拍的也很美。但作为一部剧情片,个别的摄影好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大的亮点而已,其他更重要的还是剧情和节奏。

影片中的很多段落持续时间过长,如那个脸谱戏,看的时候冗长的不妙感觉油然而生。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配音更是添堵,这片只有藏语原声+普通话字幕才可以看的。据说田壮壮也是对普通话配音无语,又据说,当时审查电影有个规定,院线上映的影片的声带必须是普通话。再据说,原始的藏语版被法国人买走了。

其实这些还都不是主要的,我最大的感觉是这部电影的立意有严重问题与缺陷,主角是一个盗马贼,但参照其他族人的生活,盗马似乎并非生活所迫,也并非苟活的唯一出路,而且他是在抢劫运送给寺院的财务,然后再把财务的一部分送还给寺院,以达到宗教上个人的还愿目的。主人公这样一个心路旅程着实让我迷糊与迷惑,更何况盗马会导致被族人驱逐,并最终使得幼子病死,自己也被追杀致死的悲惨结局。就是说这样一个盗马贼即不是什么反抗宗教压迫的自由斗士,也不是杀富济贫的枭雄好汉,更不是平平凡凡总是真的老实百姓,而是那一边也不靠的,没正事儿的、害人害己的胡作非为,其具体的行事过程展现的既不精彩也乏回味,加之充斥全片的、感觉很多余的、过多的对于藏族风俗习惯的展示,所以这片当初能卖2拷贝也不少了!

■其他几部电影

01《昆虫物语》,本届电影节我的第一部电影,也是第一次看史云梅耶的大银幕,还是第一次看洲际首映,这部低成本众筹电影是定格动画与真人表演结合的,惊喜不大,失望也没有,仅仅就是这几个第一次也值了。

02《圣女贞德蒙难记》,影片是给人印象深刻的、各色人物头部黑白大特写的组合!在大银幕上看尤其震撼!黑白影像的魅力展露无遗!只是对于影片结尾广场群众与士兵搏斗的场景感觉不是太好,一个是风格突变,在一个就是有点儿形式+刻意了。

06《葛饰北斋:超越巨浪》是在美嘉三里屯的M巨幕厅看的,而且是第一排的位置,这样近的位置来看一部绘画内容的4K纪录片可谓是很恰当的选择!影片内容不错,不像之前看到的,有的说是大英博物馆的宣传片,而是实打实的葛饰北斋纪录片,也是实打实的葛饰北斋绘画细节的纪录片,唯一不太赞同的就是影片中大部分欧洲人士对葛饰北斋的感慨和发言,大多说的云山雾罩、任性发挥,没啥实质帮助和益处。

我拍的四月阳光下的三里屯:

08《西部往事》,其实我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而另外一部的《黄金三镖客》又与其他撞车,又不想浪费一个上午去看鸟巢或水立方,就看了。大银幕的西部巨片确实震撼,但仅仅是大银幕的视觉效应而已,影片本身还是喜欢不起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是莱昂内的作品,既然看不到大银幕的《美国往事》,就西部往事一下聊以自慰吧。。。自慰?,重说,聊以安慰吧~

10《严密监视的列车》,这一部是本届电影节除了《七武士》之外第二部必看的电影!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个经典镜头,我知足了!

11《第三人》,本届电影节我的最后一部,这一部之前也是看过多遍,演员、故事、节奏、音乐都很喜欢,但这回大银幕却感觉影片中那个年代的对白声音很不好,是明显的那种那个年代的说话语气和方式,还有录音上的微微走音,个别时候甚至还有爆音!感觉不应该是资料馆的音响系统的问题,因为其他三场都还好。之前看DVD、蓝光这个缺点都不太觉察,这回在资料馆这个高大上的电影院里再一听就感觉很明显了。

■09VR

之前在商场等地方看到过很多次VR,但没有一次有动力去尝试一下,这回在看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介绍时,发现有一个单元就是VR单元:

北京国际电影节虽然不是A级电影节,但既然专门设立了一个VR单元,所选影片应该是具有一定价值很水准的,应该绝非商场地摊上的那些VR可比,所以就预定了一场,也是本届电影节我的第9场。

看完感觉还是不错的,戴上VR头盔后,全方位呈圆球状转动视线,会看到全方位不同的景象!就好像你置身于画面的场景之中一样!

如果把《午夜凶铃》给做成这样的VR,右面是黑黑的镜子,向左一看是搭在你肩头的贞子惨白的手,你会被惊吓成啥样?!

但目前的VR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主要是清晰度很差,戴上头盔后视野上也有物理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个别时候会有眩晕的倾向,电影节想的周到,现场已经预备了呕吐袋:

再有就是周围其他观众转动转椅发出的声音,分分秒秒让已经沉浸在VR虚拟实景中的我出戏!

这次在短短的44分钟内看了4部VR电影,只有1部是全实景的,其余都是动画、CG为主:

如果将来VR电影可以在清晰度和其他体验上有质的突破和进展,那拍VR电影绝对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电影脚本的编排,人物角色动作的设计都会有颠覆性的全新做法。但对于VR,眩晕或许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痼疾,场面越大越复杂,动作越快越刺激,这眩晕就越厉害!到时一个小小的呕吐袋怕是搞不定的。

■本届电影节最糟糕的观影体验:07《24帧》

这回影展的11部电影,大部分、绝大部分是精彩的,这大部分是10部,而那糟糕的唯一一部就是第7场的:

之前看到的本片介绍是这样的:

可实际上呢,你知道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年的黑白无声电影《帝国大厦》吗,片长8小时5分钟,内容仅为纽约市帝国大厦于8小时内光影的自然变化,也就是说几乎就是整场下来,看着一座一动不动的帝国大厦达8个小时!沃霍制作此电影的目的是制造一个观赏性极低的电影。恭喜,他成功的做到了!

这回电影始于葛里菲斯,止于阿巴斯的阿巴斯如法炮制,他的这部遗作只是把固定的帝国大厦给换车了24段几乎静止的、内容及其接近的、每段接近十分钟的新版《帝国大厦》!看豆瓣上打5星的乌洋乌洋的,有的还说看的泪流满面,我要说,你如果看8个小时不动的帝国大厦也可以流泪,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有的竟然旁若无人的如是说:

我要说,狗屁!只要公开放映就是拍给任何一个人看的!

■最困惑的现场体验:

最后一天最后一场的《第三人》是一部经典的黑白惊险悬疑片,获得过戛纳金棕榈大奖,主演是大名鼎鼎的奥逊·威尔斯、英俊的约瑟夫·科顿和美丽的阿莉达·瓦利。

我的座位是第1排,影片开始后,就听到后面比较远的地方,有位男性观众,每每到了影片的对白中稍有幽默的地方,就全场独自一人的大声发笑,由于我隔的远还不觉得太碍事儿,可到了影片中间终于有另一位男性观众忍不住了,当空大声怒吼到:安静一点儿行吗?!同时有很多观众也顺着这大吼随声附和的谴责着那单口傻笑,那傻笑也就随即戛然而止了。那单口傻笑的是典型的公共场所反应过度症,大吼的则是理所当然的正当防卫!前面说过,在电影院看电影的妙处之一就是会有和其他观众的互动,这个插曲尽管不愉快,但也是互动之一啊,哈哈。

还有就是听说本届电影节在放《泰坦尼克号》3D时出现了严重的左右虚焦不重合的技术故障,为了维权影迷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群,算是本届电影节不大不小的一个事件了:

■对于本届电影节没看的一部名片的评价

《黑暗骑士》和《指环王》是不错的电影,但离我的精彩与经典尚有不小的距离。

为什么对《黑暗骑士》不感冒,就像当初我对《指环王》不感冒一样,因为对这样的电影甄别精彩的程度很简单,如果电影好的应该像指环粉和诺兰黑骑士粉那样狂热,那样的永生难忘、那样的在现场掌声雷动,那其他的那么多更好的电影可该怎么办?难道看那些更好的电影要怒发冲冠+散尽家财才算匹配得上?既然我看这两部时没有那么激动过,以后也不会有那么激动,倒推之下,《黑暗骑士》和《指环王》就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好,我自己对这两部电影的实际观感也一直是这样的。

再加上黑骑士粉当初为了力挺诺兰,在IMDb上恶意给《教父》打一分的拙劣行径,就更加的令我不喜《黑暗骑士》了,如果真的好过《教父》也就罢了,关键远远不是啊!

■帝都的电影院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

这次的6家电影院,无疑是小西天的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最酷!《七武士》就是在这里看的!

之所以感觉最酷是因为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气场十足,而且基本可以算是一幢独立建筑的单体电影院了,这在当下可是越来越稀有了。影院的空间设计很合理,而且有一定的延伸空间,不像现在一般的寄宿在商业中心里的电影院,空间设计的极其节省,基本就是观众直面怼着银幕在看电影,而不是像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这样空间安排的比较开,而且就算坐在第一排也不会感觉离银幕特别近,而坐在最后的18排也不会感觉离银幕特别远。其观众席的落差和角度设计等都很合理才会这样。

一层、二层每边两个,再加上三层上最后面的一个,一共5个观众席出入口的设计,使入场与退场都显得从容自如,而不是一般的一个,最多两个出入口那样的闭塞不堪。

而且还安置了这种看上去比较老旧保守,感觉上却很舒适的木制扶手:

观众入场时的情景。据说在电影结尾鼓掌还是这家影院的一个不成文的传统,4场看下来也确实如此。

好归好,但也有2处比较明显的瑕疵:

一个是接近银幕上边的两侧,各放置了一个方形的音箱,如果是满屏的影片播放时,坐在两边观众的视线就会被这两只黑黑的音箱遮住一小块儿画面,就像上图中左面红圈圈住的那个样子。还好,在这里看了4场电影,只有《西部往事》是全屏的,我的位置却是6排中间,没有遮挡之虞,另外三场我虽然坐在边上,但都是4:3的画面,也没挡着。

再一个就是银幕的右上方的幕布下沿不齐整,导致右面画面上边破絮参差的,如上图中间右靠上用红圈圈住的位置,下面是局部细节:

这两个瑕疵给像我这样的,玩找茬游戏的高手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其实是很容易避免的,其他那么好的硬件,影展上那么好的电影,唯独这两处不好,有点儿不应该啊。

CBD万达的空间在目前主流的商业中心影院中可算是宽敞了,可和上面的资料馆比起来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美嘉三里屯的用第一排和银幕之间的地毯来强行拓展空间,效果也是不如资料馆大大方方来的自然: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当代MOMA店的开放式免费纪录片吧~

据负责人介绍,每周六都会播放一部纪录片供大家免费观看。我来这里是看晚8点45影展电影《夕照街》的,上一场CBD万达的《圣女贞德蒙难记》不到晚6点就结束了,所以我得以比较早的到了百老汇MOMA店。

这回放的是《北京出租车》,北京普通老百姓视角的8北京奥运,影片本身波澜不惊,但资料性很强,这就是几乎唯一的、那个时候的、真正老百姓眼中的北京奥运纪录。

■外挂字幕

电影节的展映电影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中国还没公映过,或是在中国几乎没办法公映,对白音轨都是原声的,而影片一般都带有英语字幕,但中文字幕就需要现场在大银幕之外外挂了,现场的外挂中文字幕电子屏:

这种字幕电子屏如果放置不当,也会遮挡画面的,如CBD万达的这个,坐在后面还好一点儿,坐在前排的遮挡的就很厉害了:

而字幕的颜色有黄的、绿的和红的,我还是喜欢资料馆的黄色外挂中文字幕:

为此,电影节每场都会在现场配备一个操作外挂字幕的工作人员:

■得到最多的官方纪念品:12枚电影节纪念冰箱贴!

本届电影节凭票根儿可以换一个图片中下面那一行的,影迷认证字样的小纸片,一共三个颜色,集齐三个就可以换一个制作的很好玩的,拍摄影片是用的打板小模型冰箱贴。我一共11个票根,按规则就可以换到3个、最多4个冰箱贴,但我脸皮厚,连换带要的弄了12个冰箱贴,算是自己这回电影节的一个小小的恶趣味吧!

■最安静的等待:第三天早晨等待《西部往事》的开始

■资料:上海国际电影节

作为国内唯一的A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含金量无疑还是最足的,最早接触上海电影节是下面这一篇报道:

当时为这个报道很是兴奋了一阵子,还专门发帖广而告之了一下,但事后发现其中关于《美国往事》和《好家伙》的报道是不准确的,因为在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有一个新开的4K单元,但却没有上映《美国往事》和《好家伙》,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更重量级的、4K的《教父》1和2!

而4K的《美国往事》和《好家伙》则是在来年的之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的。

~上海国际电影节-重要影片浏览~

□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除了《教父》1、2,还放过:

《七武士》4K,4K的《七武士》在国内第一次公开放映的大银幕应该就是在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这回北京的《七武士》应该是国内第二次上映了。

《攻壳机动队》,当然是押井守的经典动画版了!

《雨月物语》4K,《残菊物语》,沟口健二。

《楢山节考》,今村昌平。

《午夜凶铃》,恐怖片NO1!在电影院大银幕看这部感觉应该是棒极了!哈哈~

《战舰波将金号》,电影教科书!

《将军号》4K,巴斯特·基顿的默剧喜剧经典。

《阿尔及尔之战》4K

《宾虚》4K,这样的史诗巨片最适合在大银幕上看了!

《雌雄大盗》

《这个杀手不太冷》4K

《大开眼界》金童玉女为艺术献身!

《异形》1、2集

《沉默的羔羊》

《黑客帝国》三部曲

《盗火线》4K,我不是很喜欢这部著名的电影。

《山中传奇》4K

《大决战1:辽沈战役》,在这样的电影节上看一看主旋律也是不错的体验。

半年后在年底才正式公映的动画奇片《至爱梵高》也于.6.18的京东促销之日在这一届电影节上映了。

成龙专题展4部:《奇迹》、《A计划》、《龙兄虎弟》、《飞鹰计划》,期待今后可以有《双龙会》和《醉拳2》!其中最想看大银幕的《奇迹》和《双龙会》!

另外一个最在意的就是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专题的5部了,有《大黎明》、《红圈》、《眼线》、4K的《莱昂莫汉神父》、《赌徒鲍伯》,其中最最在意的就是《红圈》了!而且在去年的上海一下子就放映了5场!太奢侈了!

□年第19届

《麦秋》4K、《晚春》4K,小津两部。

《乱》4K

《党同伐异》

《豹》4K

《王子复仇记》,当然是劳伦斯·奥利弗勋爵年自导自演的那部黑白经典!

《地下》,库斯图里卡名作,标注是35mm,应该是胶片播放。

《东成西就》,香港的无厘头喜剧经典。

□年第18届

年6月13日和平影都ATMOS厅20:45《美国往事》4K

年6月15日国大光明电影院一厅20:45《好家伙》4K

年6月15日国泰电影院二厅18:30《莫斯科保卫战》,OMG!竟然还有这个!!我最喜欢的两部二战电影之一,另外一部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了!

年的六月,我为何不在上海?!

□年第17届

除了开始提到的《教父》4K版的1和2,还有: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4K

《码头风云》4K、《欲望号街车》,马龙白兰度两部。

《怒海沉尸》4K,阿兰·德龙犯罪经典。

《苔丝》4K,波兰斯基名著改编经典。

《如父如子》、《奇迹》,是枝裕和两部。

《盗马贼》,这个刚在第八届北京电影节上看过,年上海展映的这一部应该不是最新的4K修复版,因为本届北京电影节宣布是刚刚修复的。

《舞台姐妹》4K

《我这一辈子》,石挥黑白经典。

《乌鸦与麻雀》,郑君里导演,赵丹、上官云珠、孙道临等主演的黑白经典。

《八千里路云和月》,继之后上海国际电影节再次播放了这部国产黑白经典。

年的六月,我为何又不在上海?!

□年第16届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分钟。

《浩劫》Shoah/4K/分钟,标注时间要比CC的蓝光少16分钟。

《阿拉伯的劳伦斯》4K/分钟,年上影电影节的时间标注也是要短于蓝光,蓝光是分,第16届电影节是分。

□年第15届

《八千里路云和月》分,这一届有些影片标注的是蓝光碟的播放格式,难道就是在电影院直接播放家用蓝光碟?

看着这长长的上海电影节上放过的电影名单,这些年我错过了多少大银幕的机会啊,的6月,不远了!

摩地摩,魔都,G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153.html
------分隔线----------------------------